1/16
今天,向197653名牺牲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致敬!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2024-07-27 12:43:11

7月27日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1年前的今天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用一场

威震世界的胜利

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71年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仍要铭记这一天?

这些照片

或许能给你答案

一张特殊的两寸照

这是一张珍藏了70多年的照片

照片里帅气的年轻人

是“特级英雄”杨根思

1949年

刚刚参军的孟启斌

有幸下到杨根思的连队学习

在解放战争中

杨根思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是出了名的“爆破大王”

很多新战士

都以杨根思为偶像

大家纷纷围着杨根思要照片

杨根思特意送给孟启斌一张

亲笔签名盖章的照片

孟启斌回忆说:

“他送给别人的照片都是一寸的

给我的是两寸的

后来他给我写过好几次信

因为他想追求我们带队的女同志

他不好意思直接写”

1950年9月

杨根思到北京参会期间

听说自己的部队已经北上

准备入朝参战

会议一结束

杨根思顾不上回家

也没有给心仪的女战友留下告别信

就直接追上老部队

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1月29日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

为了阻击敌军

时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

3连连长的杨根思

带领3连

打退敌人8次进攻

全连战至只剩3人

最后一刻,他抱着炸药包

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年仅28岁

一张英雄母亲的照片

这是画家高庶绩和家人

珍藏多年的一张照片

照片里,高庶绩侧身站在

一位老人身旁

这位老人就是

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

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

从来没有照过一次相

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

画家高庶绩依据

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回忆

完成了这幅后来广为流传的黄继光画像

1952年4月

到达朝鲜战场一年多的黄继光

给母亲写下一封家书

“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

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

上甘岭战役打响

黄继光所在部队受命夺取597.9高地

黄继光主动请战

和两名战友去爆破敌人暗堡

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

黄继光和战友被敌人发现了

在机枪的扫射下,战友先后牺牲

黄继光拖着伤腿爬向敌人火力点

在地堡前

他将最后一颗手雷扔进地堡

接着奋力一扑

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喷射的枪口

战斗结束后,黄继光仍趴在地堡上

两手紧抠着地堡上的麻包

子弹打穿他的胸腹

背上留下碗口大的窟窿

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残体

当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

他年过六旬的母亲邓芳芝

没流一滴眼泪

只是独自坐在村口

看着儿子离家的方向

不久,她又送小儿子黄继恕参军

奔赴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前

黄继恕来到了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临走时

他将一捧浸染了兄长鲜血的泥土

连同找到的弹片,带回家乡

一张完成英雄心愿的合成照

这张照片是电脑合成的

照片中的年轻人叫孙占元

1952年10月14日傍晚

恶仗来袭前的上甘岭阵地残阳如血

坑道内

摩拳擦掌的战士们

正在等待反击的信号

借着出击前的空隙

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

7连突击排排长孙占元

和爆破组组长易才学

谈起了胜利后的畅想

孙占元说:

“今天晚上我们要是不牺牲

战争结束后

我的愿望就是买一双皮鞋

到北京天安门去照一张相

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久,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实施反击

接近阵地时

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

易才学急忙从身上拿出急救包

要为孙占元包扎

孙占元却推开易才学

并命令道:

“战况紧急,先不要管我

我们不能在这里多停留

敌人的火力点还没被炸毁

为了胜利

你马上去爆破敌人的地堡

我来掩护你!”

易才学在排长孙占元的掩护下,爆破敌军火力点多处。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供图

孙占元以坚强的意志

来回爬行指挥

用机枪掩护易才学爆破

摧毁了敌军3个火力点

然而,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

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

孙占元忍着巨大伤痛

艰难爬行

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

当敌军拥上阵地时

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

与敌军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孙占元像

易才学的儿子易新黔说:

“每年春节

我父亲告诉我们

要给孙伯伯烧点纸

孙伯伯家也没有成

婚也没有结

子女一个也没有

就这样牺牲了

所以你们要常记住他”

为了达成孙占元未了的心愿

遵照易才学临终的嘱托

易新黔带着一双崭新的皮鞋

送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烈士陵园

孙占元烈士纪念馆

而孙占元另外一个未了的心愿

最终通过电脑合成技术

在多年后实现

英雄终于和祖国

永远地定格在了一起

71年过去了

英雄从未远去

2022年,有一位英雄母亲

在大儿子英勇牺牲后

又将小儿子送进了部队

她就是烈士肖思远的母亲

而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

加入的英雄连队

正是“杨根思连”

如今,“黄继光英雄连”

已经成为中国空降兵的一把尖刀

每天点名时,队列里点的第一个名字

永远是最响亮的“黄继光”

一人点名,全体答“到”

如今

孙占元烈士出生的村子

被命名为“占元村”

河南林州市区的南三环路

被命名为“占元大道”

巍巍太行山怀抱中

占元村村头

一条8.2公里长的水泥路

被乡亲们称作“英雄路”

英雄的名字

被镌刻在太行山上

永远铭记

去年

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联动73地73位抗美援朝老兵

精心制作了73集口述历史微纪录片

《1950,跨过鸭绿江》

今年7月

这部微纪录片正式捐赠

并就此入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从这一刻起

抗美援朝老兵的“个体记忆”

成为“国家记忆”

71年过去

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

因为有197653名中华英雄儿女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

献出了宝贵生命

因为无数英雄的牺牲

才拥有如今来之不易的国泰民安

致敬,71年前那场伟大的胜利

缅怀先辈,继续前行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