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眼睛里藏着银河”!虹膜写真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央视网2024-07-27 08:47:33

央视网消息(记者/李东旭杨绎霏):“眼睛里有星辰大海,仿佛宇宙银河系的深处!”随着科技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创新。近期,虹膜摄影艺术表现形式悄然兴起,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超越传统的肖像摄影,聚焦于眼睛这一灵魂之窗的细微之处。艺术家和摄影师通过高分辨率的镜头捕捉虹膜的纹理、色彩和图案,将其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商家打出的推广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需求。

(虹膜写真商家展示效果图)

社交平台上,一群热爱体验的年轻人讨论着虹膜写真带来的视觉震撼:“它像一个棕色的星球,里层纹路像山川沟壑,外层被延绵的浪花包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以这种微观独特的视角观察眼睛。“深邃的瞳孔周围像是火山口的虹膜。”“壮观”一词在讨论区刷屏。

小陈(化姓)就是虹膜写真的“尝鲜者”。7月初,小陈在网上刷到虹膜写真馆的相关宣传,觉得很新鲜有趣,又正好抽到了体验券,就前去线下店进行了体验。“到店后在拍照之前,他们会先给我一张酒精湿巾,擦一下垫下巴的地方。周围光很强,拍照的时候需要瞪大眼睛,过程中光线会聚焦到眼球,有点流眼泪,不过很快就结束了。”小陈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在现场等待约40分钟就可以取到成片。小陈觉得自己的虹膜写真效果不错,“愿意为体验感买单的人会很喜欢这种有仪式感的新摄影艺术”。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充满好奇心但未敢体验的网友则抛出疑问——“虹膜写真”真的安全吗?在评论区,部分网友讨论着虹膜写真和虹膜识别技术的关联,因担心隐私泄露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一些网友对这种新兴摄影艺术持观望态度。

央视网《新闻+》记者以顾客身份联系到成都一家从事虹膜写真摄影的商铺,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照片尺寸和不同风格,现场立等可取的虹膜摄影价格在100元到400元之间不等。商铺老板称自己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关注虹膜写真摄影,“当时还不流行,一直以来也没有市场,近一两年火起来之后自己开的线下门店。”沟通过程中,记者表示了对虹膜写真隐私安全的担忧,商铺老板称,虹膜写真是静态的,是艺术品,无法做到生物识别。“和虹膜识别技术不属于一个领域。”

北京一位虹膜写真体验馆店主接受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虹膜摄影在国外早就有市场,近一两年在国内兴起。该店铺有一款主推的328元的情侣款虹膜写真,店家会在拍摄后利用后期技术将两张虹膜照片打印在一张相纸上。当记者提及隐私安全问题时,店家称,拍摄过程中使用微距镜头拍摄不会产生隐私安全问题,拍摄完毕后底片也不会留档。因为一张高清晰度的虹膜照片占用内存会很大,照片洗完后会立即删除。

虹膜写真与虹膜识别的不同

欧玥琪是上海的一位虹膜写真馆店主。“我们用微距镜头拍摄,虹膜摄影和虹膜识别所用的光源是不一样的,摄影只需要自然光和直射光,而虹膜识别采用的是特定的设备,用的是矩阵光源。”她称,通过人工打光得到的虹膜摄影照片,不能完全展示真实的虹膜状态,因为会有偏光导致部分虹膜纹理被遮挡。

“目前,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识别精度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相较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稳定性、隐私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程师郭苏敏表示,虹膜作为人体内部器官之一,包含一系列个体出生后就基本固化的复杂纹理特征,难以轻易获取且几乎不可能被复制或伪造,因此具有唯一性、安全性、稳定性等特性。“虹膜图像采集需特定的虹膜采集仪支持,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虹膜写真的微距镜头可能无法完成虹膜信息的采集。

商家和消费者应注意哪些问题避免纠纷?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指出,虹膜是生物信息的一种,一旦被用在不法途径,会使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虹膜写真照片如果单纯作为艺术品,并在消费者本人同意情况下拍摄,商家可以免除侵权责任。但商家若利用拍摄底片获取不法利益,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主要体现为犯罪者实施窃取、买卖等行为,且情节严重。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肖飒律师建议,商家和消费者双方应在拍摄前签订合同,达成相应的权利义务划分。内容包括经被拍摄者同意,商家方可采集虹膜这类敏感的个人信息,避免后续纠纷;并且商家应承诺不得将消费者信息用于其他用途,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虹膜写真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加强法律保障,让新兴事物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才能使其健康发展。”

作者:李东旭杨绎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