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在上海展览中心,沉浸式“走进”巴黎圣母院
澎湃新闻2024-07-27 08:45:00

巴黎圣母院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法国的辉煌历史与浪漫艺术。2019年,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如今,修复工作正进入最后阶段。

7月26日,“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数字沉浸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览采用了最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精确还原了巴黎圣母院这座哥特式建筑从中世纪兴建到当前修复的全貌,让观者在虚拟世界里领略圣母院外墙精致的浮雕装饰,走进内部参观著名的火焰式拱顶、玫瑰花窗,最后登上钟楼俯瞰巴黎市景,感受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019年4月,遭遇大火的巴黎圣母院

火灾前的巴黎圣母院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采用了独特的“沉浸式探索(Immersive Expedition)”模式,让参观者通过第一视角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行走。通过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展览精准再现了巴黎圣母院的全貌,从广场到内部的每一处细节,都将在虚拟现实中一一呈现。观者佩戴头显,即可生成与本人等比例的虚拟形象,“走进”巴黎圣母院。

展览现场

记者在虚拟现实里看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以2019年的意外失火拉开序幕,随后,穿越时空,来到八百多年前的建造时期,回顾教堂的兴建过程,领略了圣母院外墙精致的浮雕装饰,走进内部参观著名的火焰式拱顶、玫瑰花窗,最后登上钟楼俯瞰巴黎市景,感受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116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主持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开工仪式,莫里斯·德萨利主教为之奠基,主要修建巴黎圣母院唱诗堂及其两个回廊。巴黎圣母院处在了具有先锋意义的早期哥特和趋于成熟的盛期哥特交汇的十字路口。作为12世纪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的体量依然是很庞大的,窗洞不大,光线也很幽暗,中殿的拱顶每个单元都由传统的六分肋拱和两道梁构成。有趣的是,半圆室走廊拱顶的奇妙设计给后世雕琢工们的自由发挥埋下了伏笔,而粗细相间的柱子,伴随着六分肋拱被四分肋拱做法所替代,也变成了下个时代所欣赏的均一的柱子。

虚拟现实中,巴黎圣母院新街-约1240年-双塔工程,图片:Orange/Emissive -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2021 ©

虚拟现实中,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约1240年,图片:Orange/Emissive -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2021 ©

13世纪初,随着哥特风格的加速演进,大教堂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改建:窗洞向下拓展以增加更多的光线;半圆室外走廊的两处拱顶新建了飞扶壁;中殿的屋顶构架与唱诗班厅直接相连,从而减轻了部分荷载;西立面在三个门洞和巨大的哥特式玫瑰窗的上方, 建造了两座由列柱、深纹饰、卷叶垂花纹装饰的巨塔, 这一后人盛赞为“谐调”的立面是整个哥特建筑史上最精美的一页。1230年,这一伟大工程基本完成。

虚拟现实中,巴黎圣母院北立面工程——约1260年,图片:Orange/Emissive -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2021 ©

巴黎圣母院给予后人的伟大启示在于:建筑作品的成功远远超越了为之服务的个人,而建筑整体的均衡统一应当胜过各部分的表现力及每个建筑师的个人表达。

大火之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一直是法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围绕其展开的修复也引来不同的理念和争论。在经过国民议会表决后,最终决定还是维持原样。

虚拟现实中,本着维奥莱特-勒-杜克的精神——1843年大教堂修复模型,图片:Orange/Emissive -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2021 ©

这座高达93米的塔尖是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标志,是火灾里损毁最严重的部分,也是修复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作为一座哥特式建筑,尖尖的三角形塔尖一直是巴黎圣母院最令人瞩目的特色。2023年,修了4年多的巴黎圣母院坍陷的中殿拱顶完成封顶,标志性的尖塔也进入组装。重新站起来的塔尖完全复刻了原版,需要超过1000棵直径超1米、高达20米以上的橡树。

此外,被熏黑的教堂内部也已经基本清洗出来了。烧黑的石头露出了原本的颜色,教堂的画焕然一新。而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八座铜钟经过清洁修复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虚拟现实中,巴黎圣母院的窗花,图片:Orange/Emissive -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2021 ©

记者了解到,“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数字沉浸展由25人技术团队在5位国际专家及历史学家指导下,耗时2年开发制作完成,为观众带来1000 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在法国巴黎首展期间,有近十万人观展。“我仿佛置身于圣母院内部,好像时光倒流,能切实感受到这座建筑经历的沧桑历史。”一位参观者表示,“作为一名建筑爱好者,能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欣赏圣母院。”

展览亦是“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项目。久事文传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通过VR技术生动呈现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变迁,增进了中法两国公众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欣赏,有效促进中法两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增进双方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做出积极贡献。

展览由久事文传主办,法国电信Orange、巴黎市政府、法国知名VR工作室Emissive联合打造,HTC(VIVE ARTS)亚太区独家授权。

展期: 2024年7月12日至2025年2月28日

地点: 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 B1 层

作者:澎湃新闻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