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大城新路 舌尖暖到心间,长者享幸福“食”光
新民网2024-07-13 14:50:57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在老年助餐点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询问饭菜可不可口、价格贵不贵、对社区便民服务还有什么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社区考察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老年人就餐问题,是总书记长期的牵挂。

小小助老餐,惠及大民生。上海为老人们的就餐做了哪些事?多年来,上海不断织密服务网、扩大资源供给侧,创造性地推出“一卡通吃”“补贴跟人走”等新举措,让老人们能享受到安全、实惠、美味、便捷的助餐体验。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社区长者食堂350多家,社区助餐服务场所达到1926个,每天助餐供应量超20万客。今年3月,市民政局提出除了重点建设社区长者食堂、合理布局老年助餐点之外,还鼓励社会力量、社会餐饮单位加入,比如,设置长者餐桌、开放社会餐饮资源等,以增加供应量,使老年助餐服务供给网络更加充分均衡。

根据规划,至2025年末,全市社区长者食堂将达到400家、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老年助餐服务能力达到日均25万客。在未来,上海将在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更多新进展,形成一批优质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服务监管更有力度,让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连日来,记者深入社区,在多家社区长者食堂感受“餐桌上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图说:曹杨新村社区食堂成为周边老人们就餐的首选。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除署名外下同)

便捷

可跨街道“一卡通吃”

中午11时,81岁的张阿姨来到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社区长者食堂,她是专门来这家“网红”社区食堂购买此店最受欢迎的肉包与烧卖的。眼看到了饭点,张阿姨决定中午就在这里就餐,于是来到打菜窗口,选择了一份19元套餐。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加上米饭和汤还送酸奶,这顿丰盛的套餐让张阿姨很是满意,掏出了敬老卡在收银台支付,随着“嘀”的一声,扣除享受补贴的3元,总共支付16元。

这位张阿姨的户籍在宜川街道,在曹杨新村街道的这家社区食堂享受到了优惠,这正是普陀区“一卡通吃”政策发挥了作用。从今年1月开始,普陀区老人在区内的社区长者食堂就餐,可跨街道享受优惠。

作为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三个区之一,普陀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38.34万人,老龄化已达42.94%。为了帮助老人们解决吃饭难,到去年年底,普陀区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12家,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7家,老年助餐点75个。

区内社区食堂优惠规则各不相同,有打折也有补贴,且只针对本街道户籍老人。“有的只隔一条马路,就享受不到优惠,许多老人觉得不合理。”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改变这一情况,就想办法统一规则,打通所有食堂,实现全区“一卡通吃”。

2021年立项后,普陀民政进行了大量可行性研究与调研,不断优化调整方案,探索如何结合食堂的经营状况和各街镇的老年助餐补贴情况,统一区级助餐服务补贴额度。去年5月开始“铺设”区级智慧养老助餐系统,今年1月,区内首批27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的老年人就餐和享受补贴额度的数据顺利对接区级助餐系统,在上海率先实现老年人在区内社区长者食堂一卡惠享通吃。

此外,通过与送餐平台开展公益性质的配送服务,普陀区的老人可以在“长者助餐”小程序点餐,在家就能享受老年优惠套餐配送服务,符合区级老年助餐配送费补贴的老人,在小程序专属通道申请及订餐,每天可享一次免配送费补贴。

从今年5月1日起,上海养老助餐将实现“补贴跟人走”。各社区长者食堂对于本市户籍老年人和常住本市的外省市户籍老年人给予同等优惠折扣,本市户籍的人户分离老年人,按居住地标准享受补贴。打通壁垒、方便群众,正是上海养老助餐发展的方向。黄浦区也在不久前实现了区内长者食堂“一卡通吃”,这些探索将为今后上海养老助餐政策的继续升级优化提供经验与借鉴。

图说:土山湾社区食堂的管理平台很智能。

智慧

“神秘总管”功不可没

徐汇区土山湾社区食堂,自去年7月开业以来,迅速征服了附近居民们的“胃”和“心”。居民们的评价是:饭菜卫生美味、服务温馨到位、管理井井有条。实现这一切,一个不现身的“神秘总管”功不可没。

作为徐汇区智慧化程度最高的社区食堂之一,土山湾社区食堂的高科技设备还真不少。社区食堂烹饪加工采用全智能化后厨,以智能炒菜机、智能蒸烤箱、智能炸炉、智能汤锅等全系列智能化烹饪设备满足中餐“蒸炒煮炖炸”全套工艺需求……

事实上,一套智慧化系统才是这里真正的“王牌”。通过大厅内的显示屏打开系统管理页面,一张图表随即出现,记录着当天的就餐人数、年龄结构、平均消费金额等数据。社区食堂内所有菜肴的销售数据也被统计并排名,记者看到马蹄肉圆成为了当天“销冠”。厨师会改良个别销量不佳的菜品。

在结算环节,智慧系统也提升了效率。摄像头可识别餐盘内的餐品菜品,通过技术实现“照一照”自助支付。“智慧化系统就像是一个从不现身的总管,在背后统筹全局,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土山湾社区食堂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20日,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将建立市级老年助餐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对外提供服务查询、点评、申请等功能;对内提供服务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鼓励社区长者食堂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智能称量、智能结算、线上点单等智慧服务功能,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便利。

实惠

15元可享丰盛一餐

葱烤大排、番茄炒蛋、杭白菜再加上一碗白米饭,只卖18元。60岁以上老人,享受3元优惠,只需要15元就能买到这样一份丰盛的午餐。而申请了长宁区为老助餐补贴的65周岁及以上沪籍老人,还可以叠加享受每天1元的助餐补贴优惠。

昨天中午,在武夷路658号周家桥街道祥和社区长者食堂,记者看到店内满是前来就餐的市民,他们对这家社区食堂最多的评价就是实惠又好吃,性价比非常高。

“为了照顾老客人,我们一直不愿意涨价,而是想办法控制成本。”餐厅经理佴绿叶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已经运营了10年的社区食堂,祥和社区长者食堂早已融入了社区,成为了附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自2023年6月起已实现21个居民区365天全覆盖午餐送餐上门及供餐服务,日供餐量约300客。按照15元一份的优惠价格,即老人只需出1元每客的送餐费,就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

2024年5月起,祥和社区长者食堂推出老年优惠套餐,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优惠价15元,加上区级补贴只要14元;针对低保、低收入、特困老人推出特惠套餐,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加米饭套餐只需9元,60周岁以上老人单点炒菜(非快餐)享受8.8折优惠。

在上海,各个社区食堂都推出了平价套餐,让老人花最少的钱吃饱吃好,这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根据相关意见,上海既有落实一次性建设补贴,根据长者社区食堂供餐能力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分档补贴,也会根据服务数量、品质等综合情况给予老年助餐服务运营补贴,并在税收、水电煤气等方面给予优惠。

图说:周家桥街道社区食堂举办活动。受访者供图

美味

有“小时候的味道”

虹口区欧阳街道祥德路302号开着一家名为“栖心小窝”的社区长者食堂。每当看到门口排起了长队,就知道这家食堂的“大菜师傅”又要上拿手菜了。

欧阳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有近一半的居民是老年人。“因为基本都是‘老上海’,相比价格,他们对于饭菜品质更为敏感,如果觉得味道不对,下次就不来了。”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张晓勇告诉记者。

下午4时,厨师长钱炳良正在“栖心小窝”后厨张罗着晚餐,居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更愿意叫他“光头师傅”。19岁入行,曾在多家高档酒楼担任大厨,退休后进入社区食堂掌勺,会不会觉得有些屈才?“光头师傅”表示没这回事,在他看来,厨师的天职就是让顾客满意,每次掌勺都要拼尽全力。

图说:光头师傅钱炳良在后厨准备当天的晚饭。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摄

和五星级酒店相比,负责这家社区食堂的后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头师傅”指挥厨师们烹调菜肴,对每个细节严格把关。对顾客负责,这是行规,对于厨师而言就是铁律,高级酒楼如此、社区食堂也是一样。

社区食堂主打本帮家常菜,吃多了也会腻,于是“光头师傅”会时不时推出一些只有大饭店才能吃到的拿手菜,作为每个月的特色菜品,这正是食堂门口经常排长队的原因,下手稍慢就只能等下次。老人们说,这里的菜有“小时候的味道”,为了买到心心念念的美味,有人甚至会乘坐1小时公交车早早在店门口排队,这种以往只会在网红餐厅出现的画面,已经成为了这家社区食堂的日常,成为了“光头师傅”的骄傲,体现了市民对于上海老年助餐品质的认可。

作者:李一能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