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共探数智绿色新未来 2024 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沪举行
东方网2024-07-08 20:26:19

东方网记者曹磊7月8日报道:今天上午,以“数智提升效率、绿色引领未来”为主题的 2024 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临港新片区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航运领域的知名人士和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全球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希腊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丹麦海事局局长安德雷斯•诺德赛,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陈扬帆,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前主席克莱夫•阿斯顿,国际海事工程师协会主席伊夫•德•莱纳,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格里格•多兰等嘉宾参会。

陈金山在会上指出,临港新片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桥头堡,始终肩负着开放创新的核心使命。将高能级航运服务业作为开放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临港新片区致力于营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激发航运市场的无限活力。通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功能平台,不断提升航运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增强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为推动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战略的有效实施,今年 3 月 1 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牵头发起成立了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开放平台。在此次会议现场,国际燃料油工业协会(IBIA)、沙特电力与水务投资、PROMAN、劳氏船级社(LR)、中国国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电集团、特变电工、正泰集团、运达股份、海畅气体、明阳集团、龙源电力、荷兰皇家孚宝等一批实力企业纷纷加入该平台,为加快绿色新燃料供应,完善绿色航运服务生态贡献强大力量。

会议现场亮点纷呈,“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港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将聚焦绿色甲醇、氢能、氨等绿色新燃料,深入研究相关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为国内绿色新能源工艺标准的确定和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的规划提供有力支持。闻基生物、正泰集团、运达股份、海畅气体等 4 个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临港,将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区域总部或贸易结算平台,进一步助力上海打造绿色航运服务生态。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临港绿创、国华投资氢能公司、上港集团能源四方签署共建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合作备忘录,各方携手合作建设交易平台,为高效配置氢基绿色能源搭建起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在科技创新引领航运业深度变革的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航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GLEIF)数字贸易板块负责人努里娅•维加斯(Nuria Vegas)在会议现场发布了国际航运数字身份认证标准及其实践运用,为识别参与交易的法定实体提供了国际标准和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将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中国区总部。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朱钢也发布了首个数字身份可信网络产品及标准,为国际航运、跨境贸易等数字化场景中企业及个人身份认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陈德院士,波罗的海交易所亚洲区总裁张竞优、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前主席克莱夫•阿斯顿、国际海事工程师协会主席伊夫•德•莱纳、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达飞中国总经理方艾琳、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格里格•多兰分别围绕绿色新燃料转型、国际航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打造世界级航运交易所、海事仲裁如何适应国际航运变化和创新及自身公司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精彩的分享。

此次大会还特别设立了“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加快绿色新能源布局”“加快数字智能转型”三个平行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们就国际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各项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为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曹磊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