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苏河湾万象天地“夏日纳凉 苏河茶馆”启幕 助燃“上海之夏”城市活力热潮
东方网2024-07-07 00:40:58

7月6日,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夏日纳凉 苏河茶馆”主题活动启幕,以茶为媒,以纳凉为趣,于公园峡谷之间巧妙构筑一座“苏河茶馆”,在传统古韵与自然场景的交织中,演绎苏州河畔的夏日风物诗。

作为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静安的特色主题活动之一,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将带来为期四十余天的城市纳凉体验,百年天后宫《日常如常》卤猫在地文化插画展、海派石库门慎余里《首届Uart源·生名校优秀毕业作品展》等艺文体验,3场中式美学非遗手作文化体验,10余场苏河夜跑运动体验,此外还有夜宵美食团购、夜间免费停车等尊享礼遇,多重惊喜点亮“苏河之夜”,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参加“上海之夏”休闲度假活动的境内外游客带来中式风采的灵感体验,展现上海城市魅力。

东方雅境 苏河茶馆让生活更诗意

为满足人们对城市暑期多元化消费的需求,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持续导入艺术、文化、运动体验,为境内外游客在城市都心打造“苏河茶馆”,营造自在松弛的社交聚场。

7月6日至8月11日“苏河茶馆”开门迎客,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利用其独特的峡谷空间,呈现一座限时茶馆,通过富有东方韵味的空间叙事,取自水、竹、藤、木、风、影、雾、声等具有“纳凉”通感的元素,以“庭院”、“茶溪”、“茶室”主题场景为线,为繁忙都市增添一隅静谧与雅致的夏日纳凉空间。

步入其间,高达5.5米的飞瀑如白绸挂壁,借由葱郁的树木与挺拔的翠竹映衬,随着曲水流觞、袅袅生烟的指引,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东方美学画卷,溪水两边为人们开辟出喝茶纳凉的茶室,在荫蔽之下摆脱炎炎烈日,饮一杯清凉的茶。

夏日纳凉 自在生活让体验更写意

苏州河畔,碧水为席,峡谷之中,晚风吹起阵阵乐音。苏河茶馆上演“新中式音乐计划 茶馆有戏”主题演出,丝竹管弦,轻拢慢捻,传统民族乐器的曼妙音符演绎《声声慢》,延续这份传统东方意蕴,为到访的人们编织一场传统中式的音乐妙想。

在西里中庭苏河茶馆,还将围绕“茶馆请就坐”主题开展3场中式美学非遗手作文化体验,成为MIXC CLUB会员即可报名。7月13日,将带来漆扇手工,凉风习习,以扇作画;7月27日,传统扎染手工体验,复现古时穿青碧缬的美感;8月10日,螺钿手工体验,色彩纷呈的螺壳海贝匠心打磨,乞巧佳节,赏东方美学。活动期间,以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为聚点,还将发起10余场苏荷夜跑,在运动之中领略苏州河沿岸的魅力夜景。

项目还将在百年建筑“天后宫”及海派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带来艺术文化限时展览。即日起至7月14日,「日常如常」卤猫插画展在天后宫限时展出,透过细腻的视角描绘日常的微小画卷,唤醒人们的温暖记忆通感。7月13日至9月23日,首届Uart源·生名校优秀毕业作品展将在慎余里采艺术中心举办,汇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顶尖艺术学府的杰出毕业生作品,不仅展示了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创新思维与精湛技艺,扶植青年艺术人才,更搭建了一个艺术与公众对话的桥梁,为更多新生代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苏河之夜 惊喜上新让礼遇更真意!

正值“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作为重点商圈,将致力于为参加“上海之夏”休闲度假活动的境内外游客带来多元化消费盛宴,增添国际都市魅力。项目推出“苏河之夜”特色消费体验,持续丰富苏河湾区域夜经济建设发展,点亮苏州河畔的夏日夜晚。

即日起至7月31日,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苏河之夜”活动推出“69元团100元”夜宵美食团购、每日晚20:00-次日凌晨02:00夜间免费停车礼遇,更有多家餐厅酒吧延长营业时间至夜间,设置外籍人士友好双语菜单,邀八方来客共襄盛宴。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始终延续文化艺术底色,巧妙融合城市的情感纽带与消费场景,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以多元视角更新城市生活界面。此番“夏日纳凉 苏河茶馆”生活力的集中释放,将再度点燃城市活力,成为暑期度假的新聚点。

作者:张力韵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