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关于共享单车治理,各界代表齐聚普陀大讨论,亮出“金点子”
上海普陀2024-07-05 11:40:26

在满足公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共享单车的乱停放、清运滞后等问题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难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日前,“苏河议事厅”(第一期)——共享单车治理“金点子”大讨论活动在普陀区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图片

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社区居民、物业、社区干部、学生、自媒体博主以及美团、青桔、哈啰等共享单车企业的代表,还得到了市、区、街镇三级职能部门、专业人士、法律人士、媒体观察员的积极参与。活动前期,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会同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对近三年来的12345市民热线和信访投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形成了《普陀区共享单车诉求专题分析报告》。同步开展的“我为普陀区共享单车治理献一计”人民建议专项征集活动也收到了百余条来自热心市民的宝贵建议。

深入探讨:

各界代表各抒己见

活动现场,各方人士围绕“共享单车如何治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从如何解决乱停放、及时清运车辆、有效规范用户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中远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刘佳滢率先发言:“每天上下学看到校门口堆放了很多共享单车,但并没有什么同学或者老师需要骑共享单车,因此同学们对单车投放的点位非常疑惑。”普陀区邻享家社区发展中心的张琳玮补充道:“在地铁出入口经常发现共享单车违规占道,对行人、特别是残障人士通行非常不友好。”许多居民提到,共享单车的“潮汐现象”尤为突出,尤其在早晚高峰期,商场、交通枢纽区域车辆过剩,而部分小区则供不应求。

图片

针对上述问题,哈啰单车业务运营经理付信华表示,高峰期短时流入量大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停放管理的难题,希望在商场、交通枢纽等地合理规划停车区域。区建管委交管中心监督执法科科长王捷指出,上海市为共享单车企业设定了总投放量,但各区不得设定投放总量,这导致企业更多地把车投放到人流量大、需求多的中心城区,增加了治理难度。

图片

桃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许奚申介绍了桃浦镇的“四色管理”治理模式,将共享单车和其他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以黄色、蓝色、青色、白色分别划分,一目了然地展示不同品牌之间的投放情况,提高了运维效率。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用户养成习惯,提高周转效率,并保障居民私家车辆空间的合理利用。

及时清运:

多方合力破解难题

共享单车清运不及时的问题也是讨论的焦点。“居民区附近的非机动车道常年清运不及时,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宜川路街道居民沈严表示。青桔单车上海政府事务经理王轶珺对此回应,将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增加清运力量。

图片

自媒体博主“上海糟卤”建议,灵活利用城市高架桥底、人行天桥梯道下方空间,缓解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出入口周边的停车难题。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共享单车需在两小时内予以清理。但普陀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协调科科长成俊伟表示,由于共享单车停放是个动态过程,容易出现清理返潮情况,在具体实践中市民感受度不高。他建议进一步细化对单车使用人违停规劝、处罚标准,以提高市民的法律规范意识。

宜川路街道副主任诸葛振介绍了“腾地、规则、协商”三步工作法,通过道路改造释放非机动车空间,设置“慢行优先”等规则引导用户习惯,并搭建政府、社会、共享单车企业及清运公司四方共商平台,有效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吴光宇则介绍了“三合一”物联感知设备,通过蓝牙智能设备向每辆共享单车发送禁停或可停信号,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动态管理可停和禁停区域。

规范行为:

倡导用户自我管理

为解决用户用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曹杨街道花溪园居委会干部沈鸿雁指出,部分用户图方便骑哪停哪,需要加强用户自我约束意识。“真华路地道就经常有人在下坡之后,因不想爬坡骑车,直接把车扔在地道中”,万里街道居民施勤毅说。

谈判专家潘黎表示,“治理不是管理,投诉事小、服务事大,要从管理者视角转变为服务角度,更多地站在协商平等的角度去解决社会问题。”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律师牛梦玲建议,通过设立宣传引导牌等方式,加强共享单车使用、运维法律法规的宣传。

图片图片

长寿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黄海伟建议平台企业创新维护与投放模式,通过红包、折扣等形式激励用户自我管理。美团单车业务部上海大区总经理韩沛辰介绍,美团将部分闲置且停放在电子围栏外的单车设置为红包车,用户使用美团APP扫描红包车二维码,即可获得免费骑行和现金奖励。

聚焦落实:

推动政策措施落地

本次活动由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办。对于大家提出的“金点子”,市、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研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努力实现源头预防、未诉先办的目标。

近年来,普陀区持续探索开门问策新举措,搭建各类“零距离”听建议平台载体,“原汁原味”地听民声、汲民智。接下来,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将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持续开展“苏河议事厅”系列活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主体紧密凝聚起来,充分调动起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积极将“金点子”转化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结出利民惠民的“金果子”。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