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小体鉴宝 一起玩“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升起
上海体育2024-06-26 08:51:02

百年奥运梦,漫漫征途路

从奥运旁观者到奥运参与者

五星红旗何时首次在奥运会上升起?

中国体育健儿为之付出了哪些努力?

本周,小体将继续为大家讲述

藏在上海体育博物馆里的奥运记忆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复制品)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二展厅内,展有一支1952年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复制品)。火炬头部呈圆锥形,上面写有“第十五届奥运会赫尔辛基 1952”字样,下面则用英文和芬兰文写有“赫尔辛基”字样。在火炬头的中部,绘有一个装饰性的月桂树枝,而另一面上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火炬的手柄部分由木料制成,并涂了漆。

多项历史之“最”在此创造

开幕式上,芬兰运动员帕沃·鲁米点燃了体育场中央的火坛

火炬:1952年6月25日,赫尔辛基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本届奥运会首次动用飞机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7月19日,火种经哥本哈根运送到赫尔辛基,从丹麦经瑞典到达芬兰的这段路程采用了跑步、骑马、自行车和独木舟等传递方式。火炬接力历时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共同完成传递活动,传递距离达7870公里。

开幕式现场,55岁的芬兰国宝级田径运动员帕沃·鲁米高举着火炬进入体育场并点燃了场地内的火炬台。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奖牌

奖牌: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奖牌正面是传统的胜利女神图案,女神左手捧着一束棕榈枝,右手手握胜利花冠,手臂高举空中。胜利画面配以“XV OLYMPIA HELSINKI 1952”字样。奖牌背面为众人高举奥运冠军的图案,背景为奥林匹克体育场。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海报

海报: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空前成功,比赛的竞技水平之高超过历届奥运会,赫尔辛基因此普遍受到极高的赞誉。出现在本届奥运会海报上的是芬兰传奇运动员帕沃·鲁米铜像,55岁的他在20年后得以重新参加奥运会,并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体育场中央的火坛。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会徽

会徽: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会徽由奥林匹克五环和体育场塔楼图案组成。出席奥运会的政要和贵宾需把会徽徽章别在身上。会徽图案的设计简洁而清晰,主要囊括了奥运主会场的标志性建筑“奥运塔楼”和“奥运五环”,意味着光辉的奥林匹克来到了“千湖之国”芬兰;同时,世人也能感悟到芬兰人对奥运的敬仰和渴望之情。

本届奥运会,创造了多个历史,打破或平奥运会纪录的有29项,其中田径比赛男子有96人次,女子有30人次。同时,这是首次在非印欧语言国家举办奥运会。赫尔辛基是举办过夏季奥运会最北端(也是平均温度最低)的城市。精彩的赛事,迎来了欧洲多国皇室成员和七万多名远赴而来的国际游客。不论参赛人数、游客人数,还有受关注的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本届奥运会主会场: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为了应对大量的游客需求,赫尔辛基周密地考虑了城市建设,为运动员和游客的住宿、交通和食品供应等作了妥善的安排。赫尔辛基很多建筑都是为了奥运会而筹建的:包括当时专门迎接外国游客及各国运动员的赫尔辛基机场、迎接游客和装载运动设备的南港码头、宫殿酒店和瓦库纳酒店等。

“在奥运会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

1952年7月,当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三年。经过要求和斗争,在芬兰和苏联的支持下,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开幕前两天向中国发出邀请。由于当时的通讯条件非常落后,直至7月19日开幕式当天,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才收到正式的邀请信,遂即做出派体育代表团前往赫尔辛基的决定,维护了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合法权益。

7月25日凌晨,中国体育代表团从首都西郊机场乘飞机赶赴赛场。临行前夕,7月24日深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代表团领导,关切地询问了准备情况,并特别说明了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意义。他指出: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取得奖牌,此去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会就是胜利。正式比赛赶不上,可多与芬兰的运动员进行比赛,积极参加友好活动。

当时的交通没有今天这样便捷,中国代表团需辗转莫斯科,才能搭乘飞机到赫尔辛基。而当时仅仅是飞抵莫斯科,就要花去三天的时间。直到启程出发后的第四天——7月29日上午11点,中国代表团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已过去了整整10天。代表团马不停蹄驱车赶往奥运村——欧塔尼梅村住地。来到奥运村,大家顾不上休息,迅速跑到广场集合。12点半升旗仪式正式开始,代表着新中国和五亿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终于在奥运村上空冉冉升起。

1952年7月29日,五星红旗首次在奥林匹克会场升起

升旗仪式上的新中国体育代表团

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亮相奥运会,引起芬兰公众、各国运动员以及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的关注。新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各种场合友好接触各国运动员和芬兰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积极支持参与奥运、愿同各国运动员和体育界人士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

从奥运旁观者到奥运参与者

中国首枚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是谁?

百年奥运征途中还有哪些传奇瞬间?

下期,小体将接着为你讲述藏在上海体育博物馆里的奥运故事.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