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你知道上海方言的“庭心”是什么吗?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2024-06-22 11:44:48

绞圈房子虽然在城市化进程中

难逃被历史长河淘汰的命运

但这份记忆却是无法湮灭的

更是我们的乡愁所系

……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四季,我们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话说绞圈房子》。今天,继续它的故事。

《形制及住宅建筑名词》节选00:00461000未加入话题修改话题添加话题

点击收听朗读

庭心

庭心,是上海方言中对天井的叫法,是对绞圈房子中前后正屋与厢房之间所围成露天空地的称谓。它的宽度与露出的正间(客堂、次间)相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或石板铺成,有拼出人字花纹的,有镶嵌“瓶盛三戟”(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的(图42、图43、图46)。四角留有出水口,下有通向河道的阴沟。

图片

图43 庭心里铺设的石板

图片

图46 浦东新区新场镇仁义村范桥385号沈家耕德堂砖铺庭心

每幢绞圈房子的庭心面积各不相同,小的十几二十平方米,如褚家塘14号绞圈房子的庭心面积约21平方米(东西长5.17米,南北宽4米)。大的面积要翻倍,周浦棋杆村顾梦生家五开间绞圈房子的砖铺庭心,东西长8.20米,南北宽7.80米,总面积约64平方米。(图45)而浦江镇陈行芦胜村的庞家南荫堂绞圈房子,因前后两埭正屋面阔均是七开间,它的庭心东西长14.40米,南北宽13.70米,总面积竟约达198平方米。(图44)这可能是上海地区最大的绞圈房子庭心了,但庭心中原铺设的砖拼花纹已毁。

图片

图44 浦江镇陈行芦胜村庞家绞圈房子的庭心,面积约198平方米

图片

图45 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顾梦生家绞圈房子砖铺庭心

庭心(天井)的作用:

一是排水。这是最普遍的看法,有关教科书一般都这么讲,将它列为庭心(天井)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作用。这也同房屋形制有关。绞圈房子将周围的房子组合、绞合成一个“圈”后,因各间房子都是双坡顶的,整幢房子便有一半坡顶屋面上的雨水,不能向外流出而只能向里流。流向哪里?流向庭心(天井)的出水口(图47),再通过庭心(天井)下的阴沟排出。

图片

图47 庭心中花岗石出水口

二是采光、通风。这同排水一样重要,也同房屋形制有关。绞圈房子将周围的房子组合、绞合成一个“圈”后,如没有庭心(天井),整幢房子室内因无法采光而昏暗异常,风也无法吹进室内,会因缺少空气对流而通气不畅,长此以往,整幢房子也会因此而缺乏生气。有了庭心(天井)后,拔风、采光效果特别好,里面又能晒到太阳,还可当晒场用,是绞圈房子里的小天地。

三是还可能同讲究“风水”有关。在中国风水学中,天井是气口,作用在于聚财、养气。《八宅明镜》说:“天井乃一宅之要,财禄攸关,须端方平道,不可深陷落槽,不可潮湿污秽,大厅两边有弄二,墙门常闭,以养气也。凡富贵天井自然均齐方正,其次小康之家,亦有储藏之意,大门在生气,天井在旺方,自然阴阳凑节,不必一直贯进。决日:不高不陷,不长不偏,堆金积玉,财源绵绵……”

斜沟

图片

图49 斜沟

当东西向屋面与南北向屋面成45度相交时,相交之处便会出现斜沟。即绞圈房子正屋东西向屋面,与厢房南北向屋面,二者相连接时,屋面必须要安排好一条斜沟。称其斜沟,是因为沟的方向是斜向的,即或东南斜向西北、西南斜向东北,或东北斜向西南和西北斜向东南的。它是用瓦片铺成的斜状沟(图49),斜沟下方便是庭心(天井)。每幢绞圈房子,两进式的有4条斜沟,如是三进式的,前后庭心上方各有4条,一共有8条斜沟。斜沟底下从上到下,由弧形的斜沟瓦一张叠着一张铺垫组成,它比盖在屋面上的瓦片(称小瓦)体量要大得多。(图48)

图片

图50 金家住宅仪门铭牌

图片

图53 浦江镇陈行胡氏三寿堂带有门闩的仪门、仪门头

第二部分是门头,即仪门上面的装饰部分,也是门头的精华所在,总高度约140厘米,分层次布满砖雕。各个部分的砖雕内容分别有历史人物、亭台楼阁、走兽花卉等,极为精细,整个门头的装饰性、艺术性极强。其中4字题额部分净高26厘米,净宽96厘米,但上面原有的题字砖雕在“文革”初期就被造反派、红卫兵铲去。

据我以前拍摄到的照片,4字题额上的字有“克遵儒风”和比喻吉祥征兆的“景星庆云”等,2016年8月3日在浦东新区原川沙杜尹村杜家宅东绞圈仪门头上,我拍到的题字是“履中蹈和”(走路脚不要偏,做事要和为贵,做人要平和点)。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四季,我们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话说绞圈房子》。

在上海,有一种比石库门出现要早得多,从形制到结构也更具特色,且分布范围也比石库门广得多的老房子,它就是绞(方言读音gāo)圈房子。它是海派建筑、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本土建筑的继承,积淀的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方言土语等文化元素。

作家、上海地方志研究者褚半农先生从小生长于闵行莘庄地区,在老家褚家塘的绞圈房子里住了近40年,不仅充满回忆,更颇有研究。1983年在参加上海第一轮地方志修纂工作时,他根据房子结构特点及民间读音,将这种房子的写法定名为“绞圈房子”,记入了《上海县志》中,最早让本地特色民居“绞圈房子”正式载入地方志中。

本书是一部学术成果集,更是上海郊区、尤其是闵行区建筑历史变迁、人文发展轨迹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2024年6月起,第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