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上游人物 | 网红博主留学印度:遇极端高温凌晨4点才能睡着,流汗多到每天换洗床单
上游新闻2024-06-21 17:56:50

|

|

“冬天体感挺冷,夏天暴热,印度的天气其实挺像重庆的。”6月19日晚,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在印度尼赫鲁大学留学的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毕业生李梓硕时,他正在德里的一家星巴克吹空调。“因为高温电压不稳,宿舍的空调制冷不足,一般要等到凌晨4点我才能睡得着。”

|

在众多中国海外留学生视频博主中,这个24岁的河北男生所处的“赛道”堪称稀缺:留学一年半的时间,他从一个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专业的硕士生的视角,记录自己在印度的留学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多次登上B站、微博的热搜榜,全网积累粉丝超过70万。有人表达钦佩、有人感到不解,李梓硕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

|

高温天在没有空调的教室考试

|

据海外网消息,《印度时报》6月20日报道,印度今年夏季遭遇该国“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极端高温天气”侵袭,3月1日至6月18日期间,印度全国报告超过4万例疑似中暑病例及110人中暑死亡。

|

|

李梓硕和自己的室友合影。  受访者供图

|

5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的德里地区记录到了52.9℃的“创纪录高温”。不过,印度政府6月1日说,由于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这一数据有误,比实际温度高出3℃。

|

“5月29日最高温的那天,我有一场考试。在没有空调、风扇也坏了一半的教室里坐了3个小时,考试一结束,感觉自己要被热瘫了。”李梓硕回忆,在考试前当地已经历了持续一周的高温天气,每天的最高温基本都在47℃以上。“被太阳直射5-10分钟,你会感到皮肤非常痒,酥酥麻麻的,胳膊和腿上会出现一些血色红斑。”

|

但在他看来,52.9℃听着吓人,其实只要避免阳光直射,补充大量糖分、盐分和水分,尚且可以忍受。“最难的其实不是高温,而是高温下供电短缺。”也是在最热的那天,李梓硕经历了最长时间的停电。“热得一夜无眠。”

|

他介绍,学生公寓大多是没有窗户的,整幢楼通风很差很闷热,只能靠空调来降温或换气,“如果一旦停电,公寓就无法通风。”

|

“最近德里气温有所下降,但最高仍在45℃左右,停电情况已经缓解很多,不过电压不稳导致空调无法制冷,”李梓硕说,他基本每天都会去咖啡馆蹭空调,“晚上会在床上熬到凌晨4点之后,空调才有点用,那个时候的气温大概在32℃ ,人也真的太困了,立马就能睡着。”

|

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李梓硕的6月19日,据报道,当天印度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德里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夜晚”,最低气温高达35.2℃,比平常温度高出8℃。

|

李梓硕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喝很多水,如果中途醒来还会继续喝水。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流汗太多,晚上起夜上厕所的情况也非常少。由于因为流汗多,我每天都要换洗我的床单。”

|

选择赴印留学前思考了三天

|

2018年,李梓硕考上了川外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报这个专业之前,我做了很多中国外交关系的调查,觉得是个挺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

“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妈妈是四川人,只是不会说四川话。我从小就吃川味食物,家里亲戚也是四川那边的。我觉得来重庆生活非常适应,甚至很想在重庆长待。”

|

李梓硕告诉记者,重庆气候是对他的帮助很大,因为在河北读中学时他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但是在重庆上学四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有无药自愈的感觉。

|

“2022年考研没考上,由于我的毕业论文与印度相关,导师也是主要研究印度领域,他就问我想不想去印度留学,我当时就答应了。”外交专业选择去印度读研的人不多,为何做出了主流之外的选择?李梓硕说,自己拿着电脑在学校咖啡馆坐了三天,边收集资料边思考。“我发现中印市场人才缺口很大,赴印留学对我个人成长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就写了一个类似推论的东西给导师看,他很满意。”后来,李梓硕申请了尼赫鲁大学的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专业,申请过程很顺利,他在2023年1月来到印度求学。

|

|

印度尼赫鲁大学一角。  受访者供图

|

“尼赫鲁大学有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于印度落后地区,家庭条件一般,但德里消费水平还是很高的。学校出于降低费用的考虑,食堂、住宿条件都很难跟其他学校相比,但收费比较低。”李梓硕说,“当看到只有两张简陋床铺,吊灯坏掉的宿舍时,我安慰自己:500块人民币能住到毕业的宿舍,不能要求太高。”

|

在李梓硕眼里,印度虽然基础设施较差,但人民都挺热情。”你走在路上,看起来很沮丧的话,会有人主动过来问你需要帮忙吗?迷路了吗?需要喝水吗?”

|

刚来印度时,李梓硕会怀念重庆的朋友和美食,“印度基本上是纯辣,也有麻辣,但是较少见。来到印度带了一包火锅底料,被我视若珍宝压在衣柜最下层,避免被别人看到,偶尔半夜才会拿出来煮一点菜或面吃。” 

|

拍食堂吃饭的视频多次登上热搜

|

来到尼赫鲁大学,李梓硕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甚至没有带很多中国的食物。“我怕我带的越多,可能思乡的问题会越严重,带的再多也有吃完的那一天,来了这边就跟着印度人一起生活。”

|

在李梓硕拍摄的100多个视频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他在大学食堂吃饭的内容,多次登上B站热门榜,如今,他已经能像一个当地学生一样,用手抓饭菜吃。“一顿饭60卢比,也就人民币5块钱左右,味道其实还行,就是卖相一言难尽。”

|

2023年7月,李梓硕体验大学食堂的视频,还被其他博主搬运,登上了微博热搜。

|

上游新闻记者从川外国际关系学院了解到,学校一直跟李梓硕保持着联系。李梓硕还以“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硕士、网络自媒体博主”身份,出现在了该校招生简介的优秀毕业生案例中。

|

|

李梓硕和当地中国留学生在美食节摆中餐摊位。  受访者供图

|

不过,对重庆美食的喜好还是刻印在李梓硕的中国胃里。2023年8月,他返回中国办事。“落地重庆后每天至少要吃4顿,多的要吃5顿。我记得吃到第三天,就已经吃出急性肠胃炎了。”

|

“我的班级专门研究中印关系和国际关系,同学们跟我反复讨论国际上的问题,他们态度非常友善热情。这边小米、vivo、oppo的手机店开得很多,他们手机用的最多的是小米。”李梓硕表示,在主要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尼赫鲁大学,学生上课的时候学习非常努力,“我的同学大部分毕业后都是公司文员,主要是做贸易这块,对接外国企业,也有很多人都从事对华贸易。”

|

来印度的这一年半,让他近距离观察了印度社会,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在视频评论区,他被网友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去印度留学?”“在印度留学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答案:就是为了先苦后甜。”李梓硕说。

|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

编辑:杨波    责编:王蓉,邹渝     审核:冯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