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人们也许会第一时间想到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而将《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全国、唱响世界的,还有一位以歌咏为武器的英勇战士:沪江大学1932届社会学系学生刘良模。他是我国著名的宗教界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指挥家、群众歌咏运动倡导者。

刘良模
1909年11月6日,刘良模出生于上海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他一岁多时不幸去世。1922年,他进入南浸信会创办的明强中学读初中。
1925年,刘良模考入沪江大学附属高中。他积极活跃,曾任“各级代表大会文牍、中学歌咏团书记、沪大浸会庄同学会会长”等职;喜欢演说,曾作《当今的学生与学生运动》《打倒冷笑》《拒毒是全体人民的责任》等演讲。《拒毒是全体人民的责任》获得全校拒毒演讲第一名和全沪各中学拒毒演讲第二名的好成绩。

《拒毒月刊》上刊登刘良模演讲
《拒毒是全体人民的责任》
1928年,刘良模考入沪江大学。受刘湛恩校长爱国思想的熏陶,经常阅读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和其他进步书籍。他继续发挥演讲特长,成立“自强团”,组织同学参加爱国活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满怀抗日爱国激情,撰写《如何解决东北问题?》《解决东北问题的彻底办法》,提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吃苦,甚至于死,也所不计”。他在《民国日报》《沪大周刊》等报纸期刊发表多篇文章,还曾获第三届全国学生论文比赛第四名。
赤诚的爱国之心,出色的组织、领导和演讲才能,歌咏团书记的经历以及标准的上海话和流利的英语,为刘良模日后投身抗战,组织民众歌咏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2年,刘良模靠工读从沪江大学毕业。经刘湛恩校长介绍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工作,并担任学生部干事一职。为唤起民众抗日爱国热情,1935年2月,他在四川路青年会组织成立了民众歌咏会,开始教唱和传播抗战救亡歌曲。此后,他身体力行将抗战歌声带到了每一个他曾去过的地方。

刘良模
刘良模把美国民歌《摇,摇,摇小船》重新填词改编为《救中国》:“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走。努力啊,努力啊!救国要奋斗!”歌词激昂,鼓舞人心,在上海民众中广为流传。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有力,催人奋进。刘良模立即教唱,几百人高声齐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唱出了中国人民面临民族存亡的怒吼。他号召歌咏会会员:“学会了救亡歌曲后,一定要教你周围的人。待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都能唱出这样雄壮歌声的时候,这便是中华民族得到解放的时候。”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左翼音乐战线的扩大,上海歌咏团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刘良模组织的民众歌咏会成为最广泛的群众进步歌咏组织。他编印了《青年歌集》和《民众歌咏ABC》两本小册子。《青年歌集》收集了《自强歌》《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等49首抗日救亡歌曲,曾再版7次,销售10000多册。刘良模在《民众歌咏ABC》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我们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我们要用唱歌的方法来唤醒民众……”

《青年歌集》
1935年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共上海地下党要求团结话剧界、电影界和歌咏组织中的进步人士。新音乐运动领导者、中共党员吕骥到民众歌咏会发表演讲,帮助训练骨干学员。刘良模、吕骥两人还代表上海歌咏界,到华北绥远省东部和察哈尔省北部慰问抗击日伪军的战士,到前线教战士唱歌。
1936年6月7日,民众歌咏会在上海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三届歌咏大会。到会会员700余人,包括50多位小朋友。听众5000余人席地而坐。刘良模任总指挥,指挥演唱和教唱了《救国进行曲》《赴战》等18首救亡歌曲。当日天气闷热阴沉,但体育场座无虚席。场内激情高涨,“维持治安”的警察流下热泪,也跟着唱起来。正午12时,刘良模宣布散会,民众迟迟不愿离去,最后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离场。

1936年6月7日,在上海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三届“民众歌咏会”大会唱,刘良模指挥5000余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青年会正式组建了“青年会军人服务部”,刘良模任“青年会军人服务部京沪支部”主任。他率领京沪支部成员在苏州、南京、郑州、长沙、金华、富阳等地开展军人服务工作。他充分发挥歌咏队作用,组织军民开展抗战歌曲教唱活动,凡是支部所到之处必然响彻充满力量的抗战歌声。1938年,他在长沙与邹韬奋、范长江等发起成立“国新社”。1939年,在金华向周恩来汇报了京沪支部的工作情况。周恩来赞许刘良模带领歌咏队鼓舞人民团结抗日,鼓励他们继续把抗日救亡运动搞下去。

刘良模与周恩来在金华合影
随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推广,京沪支部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1940年,刘良模被迫赴美国克罗兹神学院读神学,并在费城大学学习社会学。他组织华侨抗战歌咏团传唱抗战歌曲,还教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中英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咏团与保罗·罗伯逊合作录制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8首抗战歌曲集《起来》。他还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介绍给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1943年合唱团首演,大获成功。

《起来》唱片
刘良模在美期间始终以宣传中国抗战、传播抗战歌曲为使命,用歌声感染华侨和美国民众,积极援助国内抗战事业。1949年夏,他接到了周恩来的电报,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刘良模一家三口
新中国诞生在即,刘良模难抑激动,携眷启程回国。1949年9月,他作为宗教界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他在会上提出:“国歌要能够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这样的国歌不是想要写就写得出来,而是要在斗争中产生,并在斗争中得到广大人民的承认……据我看,《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样的歌,可以和《马赛曲》媲美。”在他和多位组员的力荐下,9月27日,全体会议通过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刘良模的代表证
1949年10月1日,刘良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盛典。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他的热泪夺眶而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良模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积极参与中国基督教摆脱外国教会控制,发起“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运动,协助起草中国基督教《革新宣言》。其后,刘良模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8月2日,刘良模因病在上海逝世,上海市党政领导、各宗教负责人、基督教全国两会等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回顾刘良模的一生,正如他的嫡孙刘新在《知识传家精神铸魂》中所写:“(祖父)这一代人奋起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把对自己祖国的无私热爱、勇敢奋斗同对世界人民共同理想、价值的不懈追求统一在一起,并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与建设事业赢得了无私真诚的同志与战友。”
作者:肖琳琳 孔娜
选稿:蒋昕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