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尔冬升为香港年轻演员争机会,建议新演员尝试网剧短剧
第一财经2024-06-19 19:25:30

中国香港导演尔冬升因为《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无限超越班》等综艺而为大众所熟悉。

“明年我入行50年了,我要开一个大party。”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上,尔冬升突发感叹,自己的电影时光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论坛现场

67岁的尔冬升是1975年入行做演员的。早年,他因出演《三少爷的剑》而成名,在多部邵氏武侠电影中担纲主演。1985年开始,他转型做导演,并留下《新不了情》《忘不了》《门徒》《我是路人甲》等港片经典。

通过综艺再度火起来,频繁上热搜,成为观众眼中敢说真话的严厉导演,这些意外收获是尔冬升没想到的。他特别强调,电影圈跟综艺不一样,“大家看综艺是有娱乐性,综艺节目是让观众娱乐的,你要制造一个话题”。因为参加综艺,他也认识了很多年轻演员,看到了不同世代青年的特性。

面对跟他一起登台的八位香港新生代演员,尔冬升想到,他年轻时所在的剧组,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比较低。“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基层的劳工都是小学毕业,中学学历已经算很好了。但现在这批工作人员与演员,除了学历比较高之外,他们比我们那一代更加理性,没那么容易发脾气,这是很特别的一个转变。”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牵线搭桥,将一批香港年轻演员推到台前,推动香港和内地电影人更多的合作机会。

北上寻找机会

1986年,尔冬升凭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成功转型。1993年,他在电影《新不了情》中呈现了香港九龙街区真实的烟火气。拍摄市民社会话题影片,跳脱出香港电影传统的武侠、黑帮片题材,尔冬升开创出一条新路。有人说,尔冬升像是“社会观察家”。

2010年,尔冬升北上拍片,《枪王之王》拿到1.27亿元票房,由此打开内地市场。2016年,他自费拍摄现实题材的《我是路人甲》,被更多内地观众熟悉。

尔冬升在论坛上    摄影记者/任玉明

在论坛现场,尔冬升坦言,所有工业都会经历高低潮期,香港导演已经没有太多机会拍摄大场面,只能选择去拍摄戏剧性强的文艺片。困境下,需要更多地与内地电影人进行合作。

尔冬升以自己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的经历建议香港影视人积极“北上”,“我为什么希望香港演员、导演来内地拍戏呢,我在横店拍了《我是路人甲》《三少爷的剑》《海的尽头是草原》等电影,这十年时间里,我在横店住了两年多。内地的制作设施齐全,影视工业上有支持、成本比较低,有地,有场棚,现代的景都有了”。

谈及近半个世纪的电影经历,他表示,自己的创作理念没有发生很大转变。他相信,一部电影最后还是要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和希望,尽管电影市场整体陷入低谷,但他始终认为,只要大家合作,前方一定会有一条路。

香港年轻演员“比较实惠”

论坛现场,尔冬升表示,演员其实是一个被动的职业,“尤其是面对公众和媒体时,会有很多压力,如果内心不强大的话,做这个行业是非常高压的,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个考验”。

他珍惜好演员,也会挖掘新演员,对年轻演员爱护有加。多年来,他监制的电影中,有很多都是在扶持新生代电影人,比如去年上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 “年轻导演现在主要是拍有关社会的题材,比较文艺的题材。曾经有人说,香港导演怎么都拍写实片,都拍《白日之下》《灯火阑珊》这种四字电影。我跟那些人说,因为年轻导演没有很多钱去做特效,只能专注于戏剧。社会题材比较认真严肃,导演、演员都会得到进步。”

今年香港影坛高分佳作《白日之下》,就是尔冬升监制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当天,《白日之下》的三位演员跟随导演来到论坛现场,分别是出演智障少女的梁雍婷、出演自闭症少年的周汉宁以及出演记者的梁仲恒。

作为新生代演员,梁仲恒能看到香港电影的资金缺乏,“但我觉得在这个环境里,确实能激发创作人的创意,有很多先进的项目,如何用最有限的资源拍最好的东西,是我们这代电影创作人面对的问题”。

受邀参与论坛的还有凭借电影《梅艳芳》获得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的王丹妮,《毒舌律师》中女律师的扮演者杨偲泳,初次参演电影即获得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的谢咏欣,兼具武术和舞蹈功底的许恩怡,以及在《窃听风云》《谈判专家》等一系列电影中出演角色的朱鉴然。尔冬升对这些香港新人演员赞赏有加。

“香港电影市场其实波动是很大的,有一段时间,演员很难有机会拍到电影。”他说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五年,有些香港电影看似票房不错,但一部戏的成绩并没有用,香港电影的整体票房都在下滑。

影视行业不景气,也使得年轻一辈演员的收入和片酬低于前辈。尔冬升在上影节努力地向内地电影导演推荐香港年轻演员,“(选用)他们是比较实惠的,要求没有那么多”。他希望香港影坛的新一代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顶住压力。他也认为,新演员可以尝试拍摄网剧或者短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