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在场 | 铁路新推出“优选一等座”,跑一次京沪高铁全程是什么感觉?
上观新闻2024-06-19 12:24:00

6月15日,铁路第三季度调图启动,可以说亮点颇多。在前几日报道中,上观在场栏目的各位记者已经带大家“围观”了“长三角超级环线”8小时打卡、沪港首开动卧列车等,这回呢,轮到我带大家去体验“优选一等座”了。

“优选一等座”从6月15日起正式上线。

稍等,什么是“优选一等座”?

按照铁路部门的回应,“优选一等座”是近日为优化服务,针对特定列车开设的,正常情况下票价和服务都介于商务座和一等座两者之间。

然后按照6月14日铁路发布的新闻说:日前,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列车研制完成,6月15日将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行,京沪高铁运营服务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据国铁集团机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列车通过采用轻量化、降噪等技术和设备集成、布局优化等措施,增加了二等座席位数量和总定员,大件行李存放区的空间扩大1倍。8辆编组列车定员数量增至619人,增幅约7.5%,其中二等座席增加38人;17辆编组列车定员数量增至1347人,增幅约5%,其中二等座席增加61人。

据介绍,为了满足旅客出行多样化需求,铁路部门将17辆编组列车部分一等座席升级为优选一等座席。优选一等座席使用贝壳式电动座椅,座椅可180度旋转。

下站台时,看见崭新的列车,记者还是有点激动的。这也是这列列车的“首发”车次哦。

于是,6月15日当天,上观记者去打卡了,为了“优选一等座”在上海和北京之间跑了一个来回,去程6小时,回程4小时20分钟,加起来的日坐火车时长,超过了去“环线跑”的老马。

是的,来回2600多公里高铁坐下来,臀部是有点累,但体验收获是满满的,让我全部“倒”给各位。至于“优选一等座到底值不值得买”,还请各位自行解答。

12306APP页面截图,显示当时优选一等座和商务座余票都比较充足,并不抢手,这可能和休息日商务客流不高有关。

买票过程并不困难,登录12306APP之后,只要勾选“优选一等座”进行筛选,很快就能发现京沪高铁之间哪些车次是有该席位的。一个经验:目前新增“优选一等座”的,都是运行时间较长的车次,车次号都大于100,比如记者去程选的G116次,全程运行时间5小时56分。

车次在G30以下的,都是铁路所谓的“标杆车”,运行时间通常在4小时30分上下,沿途停站很少,目前都没有“优选一等座”上线。

检票口的显示屏上只显示G116次有16节车厢,实际是17节的超长编组。

记者的G116是早上9点26分从上海虹桥站出发,“优选一等座”位于17车厢,也就是超长编组的一头。这时候有第一个BUG出现:显示屏上都只显示1-16车厢,对不清楚情况的旅客有误导的可能。

上车后,记者暂时无法入座,因为车厢里已有了不少旅客,都在忙着各种拍照。看装备和年龄,记者判断出基本是铁路爱好者,新车型首发,他们自然不会缺席。这时候,车厢内有些吵,有点乱,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到第一站苏州北站就下车了。显然,大家都用最经济的成本完成打卡,下车可以发朋友圈或是小红书了。短短20多分钟的第一段路程上,记者也被动旁听了一长段后座博主的“自言自语”的录制。

等车过了常州站之后,“优选一等座”内已变得很安静。只能选“慢”车也有好处,这车却是崭新的,当日是第一班运营,显然人也不多。是的,第二个经验:有“优选一等座”的,肯定是刚上线的新车,也肯定是17编组的。此时选择体验,至少视觉角度是很“干净”的。

“优选一等座”的间距还是令人满意的,座椅的颜值也不低。

“优选一等座”一共有24座,在17车厢,和车头的5座商务座组成一节车厢,中间有电动门分隔。16车厢是一车的一等座,和原来的样子区别不大。“优选一等座”的价格是1300元左右,当日班次记者获得9.5折的折扣,比一等座的1000元是贵了30%。

两者相比,多出的服务内容有:

实际体验中发现,“优选一等座”和观景最佳“身位”还略有距离。

稍等,就是这独立的观景玻璃窗,成为本文的第二个BUG点:就是转头90度,其实都是“面壁”的!6排座位全是!

那为何不能将座椅整体前移呢,这样不就真正拥有窗外的蓝天了吗?记者有些不解,随车的火车迷们也有些吐槽。但这个解决不难,因为“优选一等座”间距大,你可以转头45度“向前方看”,而且不用担心前排旅客因为遮光等问题和你起争执。

所以虽然面壁,那就大家一起“向前看”吧。想拍照,身子向前倾就是。

座椅的不稳定,导致背部的“小支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邻座的小矿水已经侧翻。

这个能克服,但此次体验的最大BUG来也,且不能克服:那就是这座椅的稳固性——只要人坐下,必然会一阵较大的晃动,导致后背用于置物的“小支架”剧烈震动,小矿、毛巾和零食就纷纷落地了。起初,记者以为是前排旅客用力过猛,后经过反复验证,发现无论如何轻手轻脚,后排都会受到影响。

在列车进入山东境内后,“优选一等座”出现了3位工作人员,看服装上标着长春中车的字样。他们对座椅也在做测试研究,课题只有一个:为何这么晃?记者和他们有简单的交流,他们也做了视频记录。

记者感到奇怪的是,车型验收出厂的时候,难道就没人去坐过一次?这个晃动非常明显,并不难发现。希望不用多时,这个问题能有解决。

扫码点餐虽然失败,但套餐的味道还是比较符合记者的口味。这份南京盐水鸭热食套餐,60元,有点小贵。

至于记者想吃饭时,扫码失败属于是“小小BUG”了,因为热情的列车员拿着我的手机去一等座扫了码,回来让我点好餐,并嘱咐好餐车不要送错车厢。这服务态度没话说。

旅途漫漫,记者忙于拍照和写稿,用电颇多,新列车手机信号稳定,基本不断线,充电口有USB和插座两种,速度也很快。

记者身高1米86,躺下感觉还不错。

忙完工作,旅途还剩大约2小时,于是就选择了“躺下”模式,小眯一会。虽然“优选一等座”不能和商务座一样180平躺,但在最大后仰角度下试躺,感觉还是蛮舒服的。

别羡慕我,人少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舒坦,一人“占”四人座。记得自己把前排座椅转过来哦。

车过最后一个经停站廊坊站,“优选一等座”突然满座了。之前全程基本都是三分之一不到的上座率,因此记者有机会体验了一把独占“四人座”的美事。因为不影响其它旅客,列车员并没有干涉。临到站前,记者赶紧将其复位。

既然是打卡,新“座驾”还是要拍张照的,发个朋友圈呗!

突然的满座,显然也和打卡客流有关。不少北京市民就是专程来体验“优选一等座”的。前座是一对父子,我的边上也终于有了邻居,应该是三五人成群的火车迷们。

通过交流,上观记者也了解到:6月15日上线的新车,分属于上海铁路局和北京铁路局,正式名称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列车。两个局配置的新车,都有“优选一等座”,但配置略有差异。

大家若站在车头,可以找到一组编号进行识别。比如上观记者搭乘的这列是CR400BF-BS-5276,分解来说就是中国铁路CR、不超过400时速的复兴号列车,BF是制造厂商“长春中车”,B是超长17节编组,S就是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5276属于上海铁路局。

你看明白了吗?

这列新车的编号表明:AF是制造厂商“青岛四方”,配属于北京铁路局,也是超长17节编组,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中国铁路 图片)

AF版的“优选一等座”,和上观记者体验的BF版相比,色调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中国铁路 图片)

G116到达北京南站后,记者考虑到时间成本,于是选择了G21返沪,全程只停南京南,所以只用了4小时20分钟就飙到了。但G21次用的车,还没有配置“优选一等座”,还是之前用的智能动车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车厢内不免有些污渍。

最后回到价格上。上观记者个人的结论是:请综合考虑价格、时间、空间和服务。试举例:如何你对时间不敏感,比较强调有个人空间,那推荐你尝试新的“优选一等座”。如果你对价格很敏感,对时间也很敏感,那请去坐飞机,因为现在京沪的打折机票很多。

好了,若你已经体验“优选一等座”,欢迎分享感受和建议吧。

其实到此,上观记者才发现了又一个“要命”问题:“优选一等座”能报销吗?我也许要去和单位财务好好谈谈了……

作者:秦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