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杏林夜谈|初夏,祛湿的关键时刻
新民网2024-06-19 13:52:00

初夏气温渐升,湿气渐大,养生策略宜祛湿。

夏季来临,早起困乏无力、刷牙时恶心、口干口苦,一照镜子发现容颜憔悴,皮肤暗淡无光……中医将这些状态称为湿气重。其实,中医所谓的“湿气重”并非指疾病,但它会导致其他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也都与湿邪有关。

从来源上,湿气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指自然界中的水湿,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实际上,正常的湿气没什么,如果水湿过剩,排不出去变成了湿邪,会成为致病的因素。内湿重和一些不良习惯密切相关。第一就是缺觉。缺觉易伤脾,通常熬夜后表现出的乏力、无精打采、肢体困重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第二是重口味。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液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的饮食。有很多人喜欢吃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这些所谓的美食最不易消化,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加重湿气。第三贪凉。过食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入侵创造机会。第四喝大酒。很多人好聚餐,三五好友凑一起就喝大酒,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酒助湿邪,酒精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第五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越不爱运动,体内蕴积的湿气就越多。第六久坐。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如何祛湿?首先要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偏凉,多吃会抑制胃内的消化酶活性,造成脾胃不和。脾虚则水湿无法运化,加重体内湿气。夏季食补重在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药粥疗法可补充气候炎热丢失的水分,又可护养脾胃。平时可以喝点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山药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其次,要避免湿邪入侵,所以不要直接睡地板、不盖潮湿的被子,多开窗通风或打开风扇空调等,使空气对流。三要适当运动,可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加快气血循环,增加体内水分代谢。第四居家常做艾灸,通过艾灸温通经络、温补阳气的作用,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汽一样简单。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祛湿的穴位:中脘穴,在这个穴位艾灸,能有效缓解胃肠道出现的症状,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丰隆穴,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聚而成痰,都可通过艾灸丰隆穴来解决,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长期艾灸可有效祛除湿气;解溪穴,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个重要的全身祛痰湿的穴位,艾灸后可有效解决下半身水肿问题。湿气较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拔罐等方式调理。

气温渐升,湿气渐大,我们的养生策略也要顺应自然、有所调整。

(作者倪欢欢系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