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见证电影之城的传奇,访今年上影节第一位取票观众李长年
新民网2024-06-18 14:02:01

昨天下午两点半刚过,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精疲力尽》结束放映,上海影城千人厅大门打开,人群缓缓走出,我们又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曾在1990版《封神榜》中饰演苏护的李长年,89岁的他是今年上影节第一位取票的观众。

图说:李长年

难解丨光影情缘

在上海这座“电影之城”出生长大,李长年与电影有着难解情缘。小时候,他常跟父亲去成都南路、淮海路口的巴黎大戏院(后改名淮海电影院)看动画片、儿童片,看着衡山电影院一点点造起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表演艺术。后来,李长年进入戏剧、电影艺术家黄佐临创办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培训学馆,同班同学有焦晃、杨在葆、梁波罗等。“当时我们学了戏剧表演、昆曲、舞蹈、芭蕾等基本功,黄佐临的夫人丹尼也给我们上过课。”剧院地址在安福路284号,李长年记得,年幼的黄佐临之女黄蜀芹还来学馆,放幻灯片给他们这些大孩子看。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是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郑大圣是黄蜀芹的儿子。这座城市的传奇被一代代电影人不断诉说,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与一代代电影人奇妙的缘分。

“家里不少人也都是文艺工作者,我姨夫黄贻钧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响乐团第一任团长。小时候看着他在家里作曲,有一天,见一本本子放在桌上,上面写着《乌鸦与麻雀》。我好奇地问姨夫,这是个神话片吗?他说,不是,是讲社会的片子。”李长年说。75年前,少年李长年目睹了由黄贻钧担任电影作曲的《乌鸦与麻雀》的诞生。今天上午,全新沪语配音版《乌鸦与麻雀》在上影节首映,这部中国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将焕发新的时代生机,向年轻观众展现独特海派风情。“如果姨夫能看到,一定很高兴。”

26届丨一届不落

“我虽然是学表演出身,但一直到1983年进入浙江电视台工作时,才开始接触电影、电视行业。”结束学馆的学习后,李长年又去上海戏剧学院就读,跟着熊佛西、朱端钧等戏剧名家系统学习表演,毕业后历经上海青年话剧团、福建省话剧团、浙江电视台等单位,调岗到上海电视台担任演员剧团团长后,李长年拍了公众熟知的《封神榜》《上海一家人》《家春秋》等电视剧作品,还在李歇浦导演的电影《开天辟地》里客串过角色。

虽然做过演员,但李长年说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影迷,“一个上影节的普通影迷”。“喜欢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更喜欢在电影节跟大家一起看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了26届,我一届不落。”讲这话时,李老先生露出了一点点骄傲的神色,“这届电影节,我在影城已经看了《煤气灯下》《精疲力尽》,还要再来看《一屋三夜三谋杀》和《大都会》,老片子,新片子都有。”李长年说。他平时里就是电影院的常客。“在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工作日看电影有优惠。只要是最新上映的影片,我几乎都会去影院。”聊起新片,他如数家珍,最近看的《特技狂人》和《泳者之心》,印象深刻;再早之前的《三大队》《第二十条》,也很喜欢,他说:“中国电影这两年拍得越来越写实,越来越好了!”(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作者:孙佳音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