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拉美观察丨哥斯达黎加咖啡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政府多措并举积极应对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6-18 10:03:00

肥沃的火山土壤、温和适宜的气温和丰沛的降雨等良好自然条件,让哥斯达黎加成为全球主要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不过,近年来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高温干旱问题,正悄然改变着哥斯达黎加咖啡种植条件,从而引发该国咖啡严重减产。为此,哥斯达黎加人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咖啡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哥斯达黎加境内大部分种植的咖啡树类型为阿拉比卡,这种咖啡树不耐热,喜欢阴凉环境。长期以来,当地因为海拔居于800至1600米之间、温度在17至28摄氏度之间以及年年降雨在2000至3000毫米之间,很适合种植这类咖啡树。但如今,这种种植条件正在发生改变。

近期,总台记者在哥斯达黎加中部咖啡主产区德桑帕拉多斯县采访时发现,由于高温天气频发和厄尔尼诺现象所产生的干旱问题,当地很多的咖啡种植园都出现了减产的问题,某些种植园的减产幅度达到15%。

爱德华多·纳瓦罗是德桑帕拉多斯县的一个咖啡种植户,他管理的种植园面积约80公顷,海拔在1300米左右,在2023至2024年收获季共计收获了约83吨咖啡豆。据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当地的气温明显高于以往且雨水更少,这已影响到咖啡树的开花、结果。

纳瓦罗对总台记者表示,雨水对于当地咖啡树的开花过程很重要,但今年3至4月,由于当地没有下雨,咖啡树花苞因得不到足够多的水分不能开花,进而导致咖啡果数量少于往年,预计在20204至2025年收获季将出现咖啡减产的情况。

纳瓦罗还表示,目前当地咖啡树面临大面积老化的问题,栽种新的咖啡树同样需要水,但今年5月没下雨,因而栽种新咖啡树的工作被推迟到6月。这不仅打乱了种植园维护工作的正常节奏,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纳瓦罗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哥斯达黎加咖啡种植行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国的咖啡种植以小规模为主,全国有约2.7万家咖啡农场。美国海外农业服务局驻圣何塞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显示,哥斯达黎加在2023至2024年收获季的咖啡产量约为144万袋(每袋60千克)。但受到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在2024至2025年收获季该国的咖啡产量或降低到118万袋。

哥斯达黎加咖啡研究所是该国专门从事优化咖啡种植技术和育种选种的公共研究机构。研究所负责人古斯塔沃·安德烈斯表示,气候变化对哥斯达黎加咖啡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上一个收获季,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产量同比减少约2万吨。气候变化对当地咖啡种植的直接影响在于让咖啡生长的环境更炎热,以及咖啡树对于一些真菌类疾病更敏感。

安德烈斯表示,因为气温升高,低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的咖啡在同一时段成熟,但哥斯达黎加当地的咖啡采摘需要大量来自尼加拉瓜等国的临时劳动力,而当地农场不能及时雇佣足够多的劳动力来采摘咖啡果,因而造成一些咖啡果烂在地里。与此同时,降雨条件的改变也导致咖啡产量下降。

另有媒体报道认为,哥斯达黎加的咖啡种植以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色,但气候变化等因素改变了当地咖啡种植的周期,科朗升值导致咖啡出口额下降,这对于哥斯达黎加这个全球第14大咖啡生产国而言意味着重大的挑战。

除了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哥斯达黎加带来咖啡减产的问题,哥本国货币科朗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升值超过20%,对该国的咖啡出口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为咖啡豆质量高且在其种植和生产过程注重环保和减少碳排放,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不错的认可度。据悉,哥斯达黎加咖啡超过八成的产量用于出口。但统计显示,受汇率价格变化影响,2023年该国的咖啡出口总额下降约13%。据哥当地咖啡种植户介绍,他们每出口1蒲式耳(约合27千克)的咖啡,收入比起2022年要减少2.7万科朗(约合370元人民币)的收入。

《哥斯达黎加时报》报道称,尽管近年来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出口量稍有增长,但因为本国货币升值的原因,出口总额明显下降。报道指出,货币升值不仅给哥咖啡行业出口带来利润损失,也将伤害到哥斯达黎加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与那些汇率价格稳定的咖啡出口国相比。

哥斯达黎加经济学家丹尼尔·苏查尔对总台记者表示,目前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行业正面临着两大挑战,首先是高温干旱天气所造成的咖啡减产以及种植成本上升的问题,其次是科朗升值所带来的咖啡出口利润减少的问题。苏查尔表示,这两个挑战将对哥斯达黎加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咖啡种植和出口带来伤害,部分咖啡农场可能会缩减经营规模,进而产生失业问题。

除了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本币升值对哥斯达黎加咖啡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该国的咖啡产业同样还面临着比如种植面积减少以及咖啡树大面积老化的问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哥斯达黎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业用地被用作工业用途,这导致该国咖啡种植面积从之前的约11.3万公顷缩减为近年来的约9.4万公顷。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有可能导致该国咖啡产量进一步下滑。

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给该国咖啡种植业所带来的挑战,目前在哥斯达黎加,咖啡种植户、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在共同努力,应用新的咖啡种植方式和技术。

种植户纳瓦罗很早就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挑战的重要性。据纳瓦罗介绍,对于当地的咖啡种植户来说,目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要:第一是改善咖啡树的灌溉条件,一些地方正在采用精准滴灌技术,但这种技术对于低利润的咖啡种植行业来说价格昂贵,短期内不适合大规模推广;第二是替换现有的咖啡品种,改种可以抗旱的咖啡品种,但即使是栽种抗旱品种,初期也需要足够多的水。纳瓦罗告诉记者,考虑到性价比以及现实情况,目前当地咖啡种植户普遍采用的应对方法是为咖啡树提供树荫,防止高温破坏咖啡树根,这样咖啡树可以活得更长,以便等待雨水到来。

据当地种植户介绍,当地个别公司为了获得更好的咖啡种植条件,选择去海拔更高的林区购置土地,在砍掉原有植被的基础上种植咖啡。这种做法遭到了行业内人士的反对。

纳瓦罗对总台记者表示,去更高的海拔种植咖啡可能会获得咖啡树青睐的低温环境,生产出的咖啡豆可能质量不错,但代价是森林遭到破坏,而且哥斯达黎加长期以来以丰富的生态多样性闻名于世的良好形象也会受损。咖啡研究所负责人安德烈斯认为,哥斯达黎加对于森林管理流程严格,如果在保护区内发生森林砍伐的情况,那将是严重的犯罪问题。研究所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哥推进“无森林砍伐咖啡”项目,确保在咖啡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砍伐森林的行为。

实际上,为缓解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咖啡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哥政府最近几年开始了一项“低碳咖啡计划”,通过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形式,促进整个咖啡种植和生产链条上的相关环节绿色化和低碳化,减少对化肥和水资源的使用,并优化咖啡农场的管理体系。

为了协助政府实施这一计划,包括哥斯达黎加咖啡研究所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尝试推广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咖啡种植方式和研发抗旱的咖啡品种。

在探访研究所下属的一咖啡种植试验田时,记者发现,田里每行咖啡树之间的距离更宽,中间地带种上了用于保持土壤湿度的植被。这种操作方法与当地很多种植户密集种植咖啡树的做法有很大区别。据研究所农技人员介绍,这是为了帮助当地的咖啡种植户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而探索出来的种植方法,目的是使用更少的水和化肥,改善咖啡种植园的通风条件和土壤湿度,以生产出更多的咖啡。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在于,在提高咖啡产量的同时,如何保证咖啡的口感和质量。因而平衡好产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摸索。

研究所负责人安德烈斯表示,气候变化等因素迫使研究所正在重新思考种植咖啡的方式,这其中涉及到灌溉和施肥管理、更多的植被覆盖、推广新的咖啡树品种以及采用新的种植园管理方式。

此外,为保证咖啡出口的稳定,哥咖啡种植行业协会已向该国央行发出呼吁,希望采取措施来稳定汇率价格。(总台记者 雷湘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