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文化广角镜|馨巢书屋:常梦红楼,三载共读梦犹酣
上海黄浦2024-06-17 17:30:33

五月某个闲适的午后,记者与上海馨巢书屋创办人王霞聊起了关于女性的话题。从张爱玲聊到亦舒,从余秀华聊到李娟,也从六六聊到了安妮宝贝。从古至今,中国文坛从不缺少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作品,而“馨巢”聚焦的主体正是“女性写的书、写女性的书、和女性有关的书”。于是一拍即合,我们决定将书店里的书、书籍里的事以及读故事的人,一起捋一捋,再写一写。

她说,就从《红楼梦》开始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众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真实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如果人生只有一本书,当属《红楼梦》,它是一部人性与社会的史诗。”三年前,王霞忐忑地发起了第一期《红楼梦》精读会,采用“原文诵读”与“轮流分享”的方式品读这部巨著: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探春、熙凤独立于男性的思想与魄力,贾母与刘姥姥的财富差和幸福观,还有赵姨娘的不甘、夏金桂的恶毒、尤二姐的幻灭、甄英莲的高洁……书友们花了三年时间,占用馨巢书屋一隅共读《红楼梦》,与书中女性同悲同喜、心灵照应,以至于红楼一梦,梦醒犹酣,红楼曲终,人犹未散。

据说,这是一群素昧平生的,有着不同年龄、背景和阅历的爱书人,他们从四面八方奔着《红楼梦》而来,人手一册,边读边品边写。当九十六万字的文学名著合上扉页,数十万字的“红楼笔记”浮出水面。

上海馨巢书屋创办人王霞——“《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分量极重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经典读出女性之美、生命之美。”

读者水溶——“不是看了几集电视剧,得到一点儿片面的感受,《红楼梦》书页里都是智慧,每读一回,都在向智慧靠近一步。”

读者许树建——“开头搞不清人物关系,理不清时代背景,可曹雪芹谦虚的笔法让人亲近,大气深邃的语句让人惊讶。从浅浅的感悟到深深的顿悟,是《红楼梦》让大家平了心、静了气,人生如梦,一定要活得通透!”

读者曼乔——“年幼时以为它是爱情小说,青春期觉得它是人情世故,为人父母后又觉得这是一部历史与政治书……如今人到中年,读出了《红楼梦》的深度与广度,读出了它背后的哲学意味,也触摸到了太虚幻境与人世间映照着、深藏着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释道精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也许是曹雪芹那“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于是在学术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又在民间诞生了像馨巢书屋这样的《红楼梦》精读会,为此来彼往、源源不断的“红迷”们开启一场漫长而真心的追随!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