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首趟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次高铁准点抵沪,“不知道”就是最好的存在
上观新闻2024-06-16 06:29:00

行驶8小时零9分钟,开行1200余公里路程,2024年6月15日傍晚18时36分,首列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次高铁列车准点停靠终点站上海虹桥站1号站台,此时距它的始发地——上海站,直线距离还不到15公里。

这是我国首趟跨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环线高铁列车,它不仅依次把上海与南京、合肥、杭州三座省会城市一线相连,又回到上海,沿途还饱含多处知名江南园林以及九华山、黄山、千岛湖和西湖等海内外皆知的风景名胜,可谓看点满满、想象空间巨大。

摊开最新版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聚焦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综观G8388/9/8次列车停靠的所有21座车站,其中不乏大站、超级大站;热线、超级热线,比如上海站到南京南,单向日均车次即已高达46趟,这还不包括上海虹桥站始发的车辆;再比如南京南到杭州东,单向日均车次甚至高达100趟。

“从上海站出发的普通旅客,乘坐‘超级环线’到安庆站是‘极限’,再往后完全可以购买从上海往杭州方向的车次,不用非经南京、合肥绕行,这样时间和车资都可以节约。”资深交通自媒体博主凸峰是当天为数不多的专门体验“乘全程”的乘客之一。但在他看来,“超级环线”开通的真正意义绝不是“坐全程”,而是既满足一些实际需求,又有“引领”作用。

凸峰举例,需要在上海“过夜”的车底,如果担当上海到安庆的车次,白天从上海出发,经南京方向到安庆,要么原路返回,要么从安庆出发,经杭州方向回上海。这两条路都是热线,不缺客流,如果选杭州方向回沪,又如果车辆在安庆站只做普通停留,就成了“超级环线”。

“这趟车开出来,铁路部门不会增加车辆成本,经济效率高,是好事。”

“铁友”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工程师杨秀志介绍,自从今年4月底池黄高铁为“超级环线”补全最后一段道路缺口后,铁路部门便总结此前合肥“小环线”的运行经验,立即着手长三角三省一市大环线的开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我们挖掘铁路枢纽车站及动车组的运营效率,为长三角区域内人员的高效便利流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凸峰所说的“引领”作用,是指尽管实际生活中极少会有人用一天时间体验“超级环线”的全程,“但是它的存在,让大家对这么一个‘圈’有了关注,这个‘圈’涵盖了沪苏浙皖全部政治经济中心、几乎全部文化中心城镇,还有大部分热门景点。只有人们更多的关注,才能化为去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动力,这样的憧憬和动机,能给这些地区注入更多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超级环线”开通后,立即成为目前无锡惠山站到黄山西和黄山北站;镇江站到庐江西站;庐江西站到海宁西、嘉兴南站;以及安庆、池州和九华山站到海宁西站等“小站”之间不换乘直达的唯一选择。小站活力的提升,环线功不可没。

“这趟车确实避免了少量乘客以前要前往枢纽车站换乘的尴尬,尤其解决了今年4月底池黄高铁开通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前往黄山、九华山的文旅乘客与日常通勤旅客客流叠加的问题。我们皖南地区受益很大。”黄山市黄山区文旅体局副局长吕瑛平乐观预计,这个暑期,黄山文旅和相关车站、线路的运营,即将迎来双丰收。

“超级环线”上像凸峰这样的旅客其实并不多。

代师傅从南京前往合肥的工地准备开始新一轮工作,与上海出发的朋友约好同一辆车,一个在1车厢,一个在5车厢。两位工友只是因为出发时间合适,碰巧买了“超级环线”的票;双休日带着孩子从上海去无锡的蒋女士,也是因为出发时间合适,满脸惊讶地坐上了首发的G8388次,“今天记者好多”;研究生李同学,休假后从南京返回上海,也只因出发时间合适,竟“佛系”地选择了这趟车……他们都不知道“超级环线”,他们也不知道G8388,而当被问及以后还会不会专门选乘“超级环线”时,大家的回答也很一致:要看时间合不合适。

时间几乎是所有普通旅客购票乘车的“最大参考值”。的确,对具体乘客而言,“超级环线”只是多了一条选择而已。“不知道”,润物细无声,或许就是最好的存在。

但对于一个经济区域,一张铁路路网,甚至只是一条经营中的列车班次,环线运行的价值,早就在我国其他多个区域得到了验证——

2020年,我国首条跨省环线高铁——成渝贵环线开通运营,从起初的每天一班,已发展到如今的每天五班,其中,贵阳北至贵阳北环线4班,重庆西至重庆西环线1班。

目前,山东、海南、安徽也均在省内开出了环线高铁。山东省分别以济南、青岛和临沂为始发、终到站,日均开行环线列车25趟。海南省则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路网特点,以环线作为列车开行的主打。同在长三角的安徽省,于2021年开出合肥南到合肥南环线高铁,目前日均开行6班,且双向运行。

而江西则早在2018年就开出了环鄱阳湖高铁,由南昌至南昌,目前每天两班、双向运行。

此外,黑龙江、四川和福建省,成都和贵阳市,也都有省内或市内区域环线铁路班次。其中,2022年,成都环线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公交化运营。对于首趟长三角“超级环线”上部分乘客关于这条环线是否也能“公交化”的猜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徐瑞华表示,“超级环线”本身就是铁路部门基于路网不断完善,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推出的亮点明显的新“产品”,未来当然更值得期待。

【采访手记】

解放日报记者马松

2008年7月12日,比利时少女艾莉西亚(Alexia)跟随自己正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的表兄一起乘坐“京沪绿皮火车”1462次,从上海出发前往北京,计划看一看那座即将召开奥运会的伟大城市。前一天,年仅17岁的她首次来到中国。同为“老外”的哥哥,选择“绿皮车”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与亲人共同体验真实的中国。

2008年又被称为中国高铁“元年”。记者在1462次列车上与这对异国兄妹偶遇,他们也成为19组被采访对象中唯一“特意选择‘京沪神车1462次’”的乘客。与他们不同,上海出发,昆山下车的“陈叔”,只是在售票窗口说了句“最近去昆山的车”,便买到了1462。在上海打工,回山东枣庄老家准备相亲成家的“小赵”,图的是个便宜。当时这趟车从上海到北京全程约25小时,硬座88元,今天也只需156元。从天津上车的刘同学,每周去北京两次,补习英语,准备出国留学考试。两周后,京津城际列车即将开通,小刘说,不会坐,一周两次太贵了,还是选绿皮车,但不会专门买1462。

当年大部分坐上1462的人,不知道它的特殊。就如同今天乘坐长三角“超级环线”的旅客,也不知道它的“特殊”。

6月15日上线运营的“优选一等座”(秦岭摄)

采访“超级环线”的同日,我有友人在体验京沪高铁新推出的“优选一等座”,我还有同事在报道也是当天首发的夕发朝至的沪港高铁动卧……

轨道上的长三角,飞速前进的中国,“超级列车”们与“公益慢火车”们同框,是真实、是欣喜,是人世间。

(应乘客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使用化名)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