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甜粽vs咸粽?你更“粽”意哪一款?哪一种是你家乡的味道?
绿色青浦2024-06-07 13:15:46

又到一年端午粽香时

每年这个时候

南北方就会来一场

“甜咸粽大PK”

鲜香的咸肉馅

清甜的蜜枣馅

无论是什么口味的馅料

最心心念念的

还是那一口家乡的味道

今天

跟着华新镇淮海村石阿婆

一起解锁甜、咸两种口味!

01 准备食材

图片

图片

包咸肉粽所用到的食材很简单,糯米2斤,咸肉1斤;包蜜枣粽需要糯米2斤,蜜枣半斤,红枣半斤。但要想包出好吃的粽子,无论是选料还是制作,都很讲究。

图片

图片

咸肉粽,肉便是那好吃的灵魂。石阿婆拿出自家腌制了一个冬天的咸肉,切成1厘米左右的薄片,肉质肥瘦相间、咸香扑鼻。

图片

粽叶飘香,浓情端午DRAGON BOAT FESTIVAL

图片

图片

要想粽子香,选对粽叶是关键。石阿婆带我们来到了自家屋后的箬竹林,她说这边除了用箬竹叶包粽子,笋壳也可以当“粽叶”。笋壳就是竹笋衣,随着竹笋长大,笋衣变大后会自然脱落。虽然笋叶厚实、颜色发黄,但是煮出来的粽子会带有竹叶的清香。

02制作过程

图片

端午

图片

图片

图片

准备好所有食材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先将采摘的粽叶清洗干净,笋壳叶因叶厚洗净后需折叠摆放。另一边,将提前浸泡好的糯米洗净、控干,包咸肉粽时,可在糯米里加入适量盐、味精调味。

浓情端午

图片

图片

图片

取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叶尖往内卷成漏斗状,加入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处,放一块咸肉,再加入糯米覆盖、压实。

图片

图片

接着,就到了最考验技术的“封口”环节,将上端的粽叶压下,盖住漏斗面,轻压两边的粽叶,将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边边角角都盖住后,石阿婆娴熟地拿起棉纱线,一圈又一圈,就将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畅快。

图片

图片

不一会儿,三角粽、“斧头粽”各式形态的粽子在阿婆的巧手中“诞生”。

图片

图片

蜜枣粽的制作方式和咸肉粽相同。抓一把糯米打底,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蜜枣和红枣各一颗,再加一层糯米覆盖。将蜜枣粽三个一组用线扎住,以作辨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就是煮粽子啦,用土灶头加柴火焖煮出的粽子,才是最正宗、最经典的味道。包好的粽子冷水下锅,水没过粽子,盖上锅盖;阿婆坐在灶台前生火,适时添加柴火,控制着火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等待2小时左右,掀开锅盖热气蒸腾而出,一锅散发着粽香的粽子就出锅了。趁热剥开粽子,咸肉的鲜香和油润沁入每一粒糯米之中,软糯弹牙,一口儿时的味道。


粽叶飘香,浓情端午DRAGON BOAT FESTIVAL

图片

两张嫩绿的粽叶

一捧捧雪白的糯米包成的粽子

唤醒了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

对家的思念

难忘的并不是粽子本身

而是一家人在端午时节

围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

那份幸福与快乐

端午节要记得回家吃粽子呀~

选稿:曾子檬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