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空位不敢停、停了还得挪?这些居民的停车权益如何更好保障
澎湃新闻2024-06-07 07:11:43

停车难一直是老旧小区的痛点,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小区建成年代较早、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所致。

在位于上海浦东的金桥湾清水苑小区,情况又不完全相同。这个建成20余年的小区目前登记车辆1410辆,停车位1180个,数量虽有缺口,相比一些老旧小区还是较为宽裕。

然而,仍有部分居民为停车发愁:明明有空位却不敢停,宁愿冒着被贴罚单的风险停在小区外面道路上。今年4月底,业主之间还出现“堵车”纠纷,物业、居委、派出所多次调解才有所缓和。

在一些业主看来,出现“堵车”纠纷,是小区停车矛盾长期积累的一次爆发,背后原因在于小区停车资源分配不合理,长租车位数量远超临停车位,造成前者未充分利用、后者较为紧张的局面。

金桥湾清水苑小区的停车规定是怎样执行的?方案是否还有优化空间?如何更好地保障业主权益?澎湃新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空闲车位分散在小区内部角落。澎湃新闻记者徐亦嘉图

“堵车”纠纷

4月27日21点45分,金桥湾清水苑小区业主黄先生下班回来,发现其长租车位被其他车辆占用。几分钟后,他通过物业联系到临停车主周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希望其挪车。李先生表示,已接近22点,不愿下楼挪车,希望黄先生另找车位,随后挂断电话。

对该小区业主来说,22点是判定挪车与否的重要节点。根据小区停车管理规定,22点之前,长租车位若有其他车辆停放,长租车位车主可通过小区物业人员通知挪车,超过22点则无需挪车。

当晚22时左右,黄先生再次致电李先生,李先生仍表示这个时间点不挪车。

黄先生认为,根据小区停车管理规定,当时李先生有义务挪车。见对方不愿下楼处理,黄先生有些气愤,他把自己的车横在车位前,挡住对方车辆,希望第二天李先生联系自己挪车时能够道歉。

22点停车新规告知书。澎湃新闻记者徐亦嘉图

第二天一早,李先生的妻子周女士找到物业,让物业联系黄先生把车开走,黄先生拒绝。之后周女士报警,黄先生表示,如果周女士愿意道歉,自己马上把车开走。周女士坚持不道歉,现场调解未果,双方又去派出所再次调解。

第三天,也就是4月29日,经过反复调解,黄先生最终让出通道,让周女士把车开走,自己也停回长租车位。

经此一事,黄先生表示,既然小区已有停车管理规定,希望大家都能遵守。纠纷看似已经解决,但多位车主却表示,小区停车难问题仍然存在,现有规定并不能充分化解矛盾。

1:6的临停车位和长租车位

居民矛盾背后,是金桥湾清水苑小区长租车位和临停车位比例悬殊的现实。

澎湃新闻记者从小区物业方面了解到,该小区车位总数1180个,其中黄线长租车位1013个,白线临停车位167个,二者比例约6:1,停车费均为120元/月。

目前,小区登记车辆1410辆。这就意味着,减去1013个长租车位,还有397辆车需要在167个临停车位停放,车位缺口达230个。

金桥湾清水苑居委书记金鸿伟介绍,1997年金桥湾清水苑小区刚交付时,规划车位有六百多个,十几年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停放需求,小区借助整新工程适当拓宽道路,又新增了五百多个车位。

金鸿伟进一步表示,早些年,小区内车位还算充裕,车主在物业登记办理长租车位停车证后,可将私家车固定停在某一个长租车位,并享有车位优先使用权,长租车位停车证陆续办到了一千多个。

后期搬入的业主如何申请长租车位?

小区居民王先生介绍,早些年他从物业方面咨询得知,当有长租车位因买卖房屋或者停缴租金等原因被释放时,排队车主便可按积分顺序获得长租车位申领资格。

对此,记者也从小区相关规定中看到,积分是按照房产证、行驶证年限择一计算,如果行驶证超过房产证年限,则按房产证年限计算;如果没超过,就按行驶证年限计算。

但是,长租车位的“申请窗口”从2021年10月就已关闭。

根据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利用小区原始规划设计停车位之外的区域设置停车位的,不得作为固定停车位出租给特定业主、使用人使用。

记者从该小区的宏途物业许经理处了解到,自此之后,不再开放长租车位停车证办理,业主再来申请,只能登记为临停车。

2022年1月3日大量停车证未被领取,仍在物业保管。王先生供图

长租车位能否取消?

一边是397辆车对应167个临停车位,一边是1013个长租车位,不一定总是停满。于是出现了开头提到的情况:临停车主将自家车辆停到空着的长租车位上。

这也是小区为缓解车位紧张推行的一项举措。金桥湾清水苑小区2021年8月起执行的停车管理规定明确:由于小区车位有限,不能同时满足所有车辆停放需求,长租车位在空闲时候应该留出供其他车主使用。

当时规定还明确,每天22点30分前,物业可帮助长租车位车主联系临停车主挪车。今年3月12日起,挪车时间提前到22点。也就是说,22点以后,小区所有车位实行“先到先得”,车主可以不挪车。

但是,对临停车主来说,22点以后,小区车位所剩不多,在此之前停车更像“打游击”,有时看到长租车位空着也不敢停,怕随时被叫去挪车,不如一次性找好临时车位,或者索性停到小区外面。

澎湃新闻记者也曾于5月24日22点左右实地走访金桥湾清水苑,小区大部分车位都已被占,较为偏僻的区域还有三四十个空闲车位,基本都是划黄线的长租车位。

同样每月交120元停车费,停车权益却无法得到同等保障,这种情况下,临停车主与长租车主之间也有了嫌隙。

有临停车主表示,长租车位存在被擅自转租的现象。对此,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长租停车位证严禁外借其他车辆使用,一旦发现查实,物业有权收回停车证,取消该车主停车资格。

还有临停车主提出,希望取消长租车位,全面实行“先到先得”。然而,由于长租车主在人数上“压倒性”占优,上述“希望”难以落地。

据金鸿伟介绍,2023年11月,居委曾收到部分业主的诉求,要求修改小区停车规定里关于固定车位(长租车位)的条款,对“是否同意将取消固定车位(长租车位)这一议题列入下次业主大会征询事项”进行初步意向的调查。

关于修改停车管理规定的意见调查。图片来自清水苑公众号

金鸿伟称,小区共2736户居民,同意列入征询的仅425户,大部分业主对现行停车方案比较肯定,故未将该议题列入下次业主大会征询事项。

金鸿伟认为,根据此前摸排,小区平均每年净增机动车20辆左右,增长预期可控。如果完全取消长租车位,没有停车制约条件,业主买车意愿可能增强,导致车位更加紧张;并且,如果所有人都要抢车位,也可能加剧业主间冲突。因此,居委目前还是把目光聚焦在如何优化停车方案、更高效地利用现有停车位上。

金桥湾清水苑小区业主大会机动车管理制度。澎湃新闻记者徐亦嘉图

化解矛盾还需多方探路

事实上,老旧小区停车难是个老问题,此前,上海也有小区尝试取消原有固定车位。

2021年10月,上观新闻曾报道松江区新理想花园小区尝试取消1125个固定车位遇阻一事,其背景也是《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开始施行。

当时,新理想花园小区居委牵头业委、物业贴出公告,提出“所有地面车位不固定,均作为共享车位”,遭到固定车位车主强烈反对。有业内人士建议,停车管理方案涉及全体业主,实施前须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

如今金桥湾清水苑小区也遇到类似情况。对此,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窦贤尚律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该小区车位属于业主共有,全体业主通过业主大会决议约定车位使用方式,包括长租车位和临时车位,于法不悖。

针对《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定》提到的“利用小区原始规划设计停车位之外的区域设置停车位的,不得作为固定停车位出租给特定业主、使用人使用”,多位律师谈到“新规不管旧事”。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律师解释,小区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的停车管理规定2021年8月起执行,房管局规定2021年10月起施行。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小区原有停车规定仍然有效,但同时也要遵照房管部门相关规定,不能在规划及原有停车规定的区域之外再设立固定车位。

少数的临停车主权益无法保证,是否有其他救济途径?窦贤尚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少数临停车主认为现行规定侵害其权益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小区现行停车规定。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认为,由于临停车主人数远少于长租车主,取消长租车位的方案确实很难表决通过。他建议,对长租车位提高收费,适当降低临停车位的收费,“少数服从多数,但也必须保障少数人的权益。”

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已有一些老旧小区通过“开源”“共享”等方式缓解停车矛盾。

如闵行区东方花园小区在改造新增23个停车位后,没有固定车位的业主可通过抽签获取车位1年使用权。金山区御景龙庭小区建立数字“共享文档”,让固定车位车主上传共享车位信息,供其他车主选择。愿意共享车位的车主,可以按照其他车主实际停车时长获得相应积分,该积分可抵扣下一年的停车费用。

视线回到金桥湾清水苑小区,据小区物业许经理介绍,他们从2023年上半年起梳理小区车辆,对房屋产权已出售、未缴停车费或其他违规使用车位的车主取消长租车位使用资格,释放成临停车位。经过持续挖掘,小区临停车位从最开始的50个,逐渐增加到目前的167个。

对于接下来如何挖潜,金鸿伟表示,在停车管理方面,小区居委、物业、业委开展了大量征询、听证、并对各种停车方案的进行研究,希望保障所有车主停车权益。对于利益冲突的部分,未来,随着临停车位数增长,长租车位数减少,居委也会协调各方看小区停车规定是否有可调整空间。同时,在小区公众号及时更新临停车位分布图,给临停车主提供便利。

对于目前22点以后不挪车规则,金鸿伟透露,居委也会联合物业、业委依据居民使用情况,商量是否继续缩短长租车主优先使用权时间,即将22点的时间再提前,方便临停车主停车。

作者:徐亦嘉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