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日本生育率再创新低!
上观新闻2024-06-06 17:28:00

如今,不仅日元跌跌不休,日本生育率也陷入一跌再跌的困境。

日本厚生劳动省6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总和生育率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降至1.2,创历史新低

而在日本“少子化”这道世纪难题的背后,不仅是越来越多不愿结婚的年轻人,还有持续飙升的医疗和福利成本。

连续八年下滑

数据显示,日本去年1.2的总和生育率相比2022年低0.06个百分点已连续八年下滑。

有资料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口要保持稳定,生育率需要达到2.1。

总和生育率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育龄女性平均生育的子女数。日本育龄女性主要指15至49岁之间的女性。

据统计,日本2023年出生人数72.7人,比上一年减少5.6%,这也是日本自1899年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出生人数2007年以来已持续17年减少。

数据还显示,日本全部47个都道府县的生育都呈下降趋势其中2023年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东京都,仅为0.99低于去年的1.04;最高的是冲绳县,为1.6但也低于去年的1.70,其次是宫崎县和长崎县,生育率1.49。

在该背景下,一个直观的数据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迁移,日本每年300多所学校关闭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若放任少子化继续下去,2050年日本总人口将跌回1亿。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将此称为“紧急情况”。他说,在2030年之前,也就是未来六年,将是日本“扭转这一趋势的最后机会”。

日本并不是唯一面临人口下降的国家。

新加坡2月份宣布,该国生育率持续下滑,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初步预估为0.97,历年来首次跌至1.0以下。

韩国统计厅今年也宣布,去年该国的生育率为0.72,低于2022年的0.78。有专家预警,再这样下去,韩国“或将成为全球首个消失的国家”。

为何不愿生育?

在生育率数据公布之际,日本国会周三同步批准了一项法律修正案,旨在加强对育儿父母或孕妇的财政支持、扩大儿童保育服务的覆盖面、扩大育儿假福利。作为2024年预算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为此拨出5.3万亿日元,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将花费3.6万亿日元的税收。

但有专家表示这些措施只针对了计划生育或已经生育的已婚夫妇,不包括越来越多不愿结婚的年轻人。而后者才是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根据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结婚人数降至47.5人,相比2022年下降了6%离婚数量上升到18.4起,比2022年增加了5000;女性初育平均年龄31岁,而1995年为27.5岁1975年为25.7岁。

在传统家庭观念盛行的日本社会,未婚生育的案例较为少见。日本政府认为结婚意愿下降是出生率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

为何更多日本年轻人不愿结婚?林芳正认为日本国内经济不稳定、生活成本高企等复杂因素是年轻人结婚和生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也指出,增加补贴等简单的福利措施无法正面解决结婚率、出生率下降的问题,社会应该在意识形态方面作出改变,比如减少企业文化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给予职场母亲更多空间和包容等。

联合国人口基金官员阿兰娜·阿米蒂奇认为,从过去经验来看,类似鼓励妇女生育的政策基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妇女不愿生育的根本因素在于,她们感到难以处理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间的关系。

少子化+老龄化

在日本,与少子化相伴而生的还有老龄化问题。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显示,目前,日本的平均寿命为84.5岁,排名全球第一。

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口1.25亿,预计到2070年将减少约30%,至8700万。到了那时候,10个人中就有4个年龄在65岁以上。

日本经济学家清家笃表示,日本7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正在快速增长,比其他国家快两到四倍“据估计,到2040年,超过三分之一日本人的年龄将达到65岁或以上(现在为29%)。”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导致医疗和福利成本飙升,而支付这些费用的劳动力却在萎缩。

但是,应对老龄化问题并不仅仅是提高生育率那么简单。清家笃表示,即使日本成功地提高出生率,这些婴儿在20年内也不会为日本经济作出贡献。因此,为了维持日本经济和一个终生活跃的社会,必须促进老年人就业。

而在老年人继续工作”方面,日本可以说有很大优势。清家笃列出经合组织的一些数据,并表示日本老年人的经济参与度比欧洲国家高得多,60至64岁男性为90%,而西班牙为60%;日本女性的这一比例约为60%,而西班牙女性还不到50%。

日本内阁府3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中,针对“希望工作到多少岁”这一问题,42.6%的受访者回答“66岁以上”,比5年前上升了5个百分点。

对此,日本不断丰富延迟退休和继续雇用等制度。去年底,允许员工根据意愿工作至70岁的日本企业已占所有企业的29.7%,与上年相比上升1.8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活跃的社会”不应与“工作到晚年的社会”画等号。西班牙老年人与社会服务研究所负责人桑乔表示,一个活跃的社会应该更关注老年人的生命可持续性,这并不指向他们会工作多久,而是他们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作者:徐晓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