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上海记录到622种陆生脊椎动物,第三次“貉口普查”将启动
上观新闻2024-06-03 09:41:01

上海森林覆盖率已从1999年的3.17%提升到2023年的18.81%,现有湿地7.27万公顷,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6月2日上海市林业总站等单位主办的“自然有TA”主题活动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上海区域范围内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622种,其中,兽类46种,鸟类527种,爬行类36种,两栖类15种。在上海已建立的2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11处自然保护地、13片市级重要湿地内,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

根据上海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到2035年,上海将形成系统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实现宏大愿景,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家底”,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青少年。

奉贤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韩语菲分享了自己对鸟类看法的转变过程。有一次,她和爸爸逛完公园回来取车,发现车上留下一堆鸟粪,“那时候我觉得小鸟真讨厌”。在爸爸的开导下,她逐渐转变了看法,鸟儿首先不是故意的,其次,鸟粪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也可以用高浓度的氮、磷、钾等滋养土地。

“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不能简单以我们的喜恶去判断,应该尊重它们,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韩语菲说,现在她成了一名好奇的鸟类观察者,在自家阳台上放一碗清水,搭一个草窝,便好几次幸运地见到路过歇脚的鸟儿。

春耕。 上海明德外国语小学唐果摄

对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一年级的张希同来说,棕背伯劳给他上了一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去年暑假,他在小区附近的密林里发现了一长串挂在紫薇树枝上的青蛙干,正当他准备把青蛙拿下来埋葬时,一只长相俊美的中等身材小鸟飞了过来,似乎想守卫自己的口粮。

这么好看的鸟儿怎么会是凶残的杀手?回去一查资料,对照着手机照片看了又看的张希同吃了一惊,这种叫棕背伯劳的鸟是一种肉食性鸟类,有一个别名——“屠夫鸟”,喜欢捕猎蝗虫、蟋蟀等,有时候也会捕食小鸟、青蛙,吃不完的猎物会挂在领地的树枝上晒干。

“好看不等于生性文弱,生性刚猛也不等于不好。”张希同说,他很快打消了替青蛙报仇的念头,因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物链循环,不需要人类的打扰和干预。

雀中猛禽——棕背伯劳。 张希同提供

奉贤区实验小学二年级的陈孝恩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当“保姆”的经历。

有一天,陈孝恩惊喜地发现阳台的一个花盆里“长”出了一只珠颈斑鸠,并给它取名“小珍珠”。后来,“小珍珠”有了伴侣,还生下了两枚蛋,它们成功孵化为两只“小小珍珠”。开心的陈孝恩双休日整天泡在阳台上,甚至让妈妈把写字桌也搬到了阳台上,方便观察它们。

相聚总是短暂的,有一天上完学回家,陈孝恩发现“小珍珠”一家不见了,难过了好一阵。“我知道它们终究要飞走,很可能再也遇不到了,但还是好难过。”陈孝恩说,这段“保姆”经历很珍贵,希望以后每一段美好的相遇都能好好珍惜,便不会在分别时留有遗憾。

“小珍珠”和两只“小小珍珠”。 陈孝恩提供

去年10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明确,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社会共治的原则,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并对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我们将通过更多丰富的活动来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市林业总站站长杨储丰表示,上海在去年启动了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的一项主要原则就是整合相关领域的所有力量,提升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哪怕是不够专业的公众,只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有热情,也可以参与上海生物多样性“家底”的调查。

据透露,由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貉口普查”项目今年将继续开展,第三次“貉口普查”将把调查范围集中在上海已知野生貉分布数量较多的区域,深挖这些“土著”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进城野生动物”管理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科研团队和公民科学家在小区里设置诱捕笼,捕捉到貉后佩戴项圈放生,跟踪研究其活动轨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