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再次越过“红线”!美官员:拜登改变政策秘密授权乌克兰用美国武器打击俄本土
上观新闻2024-05-31 20:38:00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30日,多名美国官员说,在高级顾问和主要盟友的压力下,美国总统拜登已悄悄授权乌克兰使用美国武器对俄罗斯境内进行有限打击。

舆论认为,上述决定标志着拜登政府的重大政策转变。尽管美国官员强调,美国只允许乌克兰用美国武器反击俄罗斯境内向乌克兰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发动袭击的军事目标,不允许乌克兰对俄境内进行远程打击,但此举或将产生广泛影响。

目前,美国政府官方和俄罗斯方面尚未正式作出回应。

“惊人转变”

“我们的政策没有变。”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28日在记者会上重申,“我们不鼓励或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俄境内。”

两天后,拜登政策突变。

一名美国官员30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总统最近指示其团队确保乌克兰能在哈尔科夫地区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进行反击,以应对正在进攻或准备进攻的俄罗斯军队。”不过,该声明指出,美国仍禁止对俄罗斯境内使用“陆军战术导弹”(ATACMS)或进行远程打击。

多名美国官员称,上述政策变化于5月30日生效。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距离俄罗斯边境约30公里。俄军本月10日重开哈尔科夫战线,目标包括建立“缓冲区”以阻止乌方越境袭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等地。

长期以来,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坚持援乌武器限制政策,即西方援助的武器严格限制在乌克兰境内使用,不得用于攻击俄罗斯本土。他们担心,如果放松这一限制,可能会加剧暴力、引发战争升级。

但最近几周,包括总统泽连斯基在内,乌克兰政府和军方反复呼吁美国和欧洲国家尽快解除限制,允许乌方动用援助武器攻击俄本土。据乌方称,其防空系统无法应对向乌防线以及哈尔科夫投掷滑翔炸弹的俄罗斯战机。

当地时间2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摩尔多瓦时表示,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援乌政策进行了“适应和调整”。这一言论被视为美国政策生变的暗示。

美国舆论认为,这是“惊人的转变”。拜登今年第二次悄悄放宽对乌武器限制政策(此前同意向乌运送新型ATACMS导弹),标志着美国越过自己划定的“红线”。尽管美国官员辩称,拜登只是有限解禁,只适用于俄境内靠近哈尔科夫的军事目标;乌克兰不能发射远程导弹(如射程达300公里的ATACMS导弹),也不能对俄罗斯进行纵深打击。但是,此举仍将产生广泛影响。 

从现在起,乌克兰可用美国提供的火炮、火箭弹和火箭发射器,从哈尔科夫越境袭击俄罗斯军队、弹药库和后勤枢纽,击落俄罗斯导弹及战机。

“乌克兰被束缚的双手终于解开了。”美国退役陆军中校亚历山大·温德曼说。

“这也许是乌克兰冲突的一个新时代。”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罗布·李指出,直接的变化是乌克兰能使用“海马斯”多管火箭炮,这意味着它可以瞄准俄罗斯的火炮、多管火箭系统和无人机,更有效地打击俄罗斯更纵深处的目标。

迫于压力?

拜登为何突然改变政策?有舆论称,此举或与战场形势严峻、内外压力增加有关。

眼下,乌军仍面临兵力和炮弹短缺。自本月初俄军对哈尔科夫发动新一轮进攻以来,乌克兰官员反复“求救”称,乌军无力越境打击俄军阵地、乌方对哈尔科夫和整个国家的防御正变得复杂。

在乌克兰呼吁下,过去一段时间,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改变策略,北约内部敦促放宽武器限制的呼声越来越大。当地时间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德国出席新闻发布会时称,法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包括远程导弹)已被允许瞄准俄罗斯境内目标。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民主党议员公开写信,呼吁政府对乌克兰放松武器限制。据称,两党议员大多持支持态度;高级军官经过为期数周的争论后认为,此举具有“军事价值”,但要对打击目标和城市进行限制。

“美国政府正感受到压力。”一位欧洲外交官本周早些时候表示。

有白宫消息人士称,本月17日,当布林肯从乌克兰回国时,拜登改变政策的计划已成形。拜登在白宫与布林肯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谈,同意部分解除限制,但希望召开国家安全“负责人”会议,以评估风险。相关会议于上周举行。本周早些时候,白宫将最终决定传达给五角大楼。

尴尬前景

过去两年里,西方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划定的多条“红线”逐一被跨越,包括于去年初批准提供坦克、于去年夏天同意提供F-16战斗机等。如今,拜登的最新政策改变引出一个新问题:俄罗斯将如何回应?

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美国媒体的置评请求。

当地时间28日,俄总统普京警告北约成员国不要允许乌克兰向俄境内发射北约的武器,否则可能引发“全球冲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这最终将严重损害那些选择加剧紧张局势的国家的利益。”

有舆论指出,拜登接下来会与西方盟友以及乌克兰展开一连串互动,包括下周在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6月在意大利G7峰会上与乌克兰签署安全协议、7月主持北约峰会等。热闹的气氛并不能掩盖拜登面临的尴尬前景:西方国家内部分歧仍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明确反对乌克兰使用外国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俄罗斯军队仍在向哈尔科夫和乌克兰东部继续推进……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