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70、80、90后,你们还记得儿时这款“神器”吗?
绿色青浦2024-05-27 17:08:27

朴子竹筒枪是什么?现在的孩子还真不知道!朴子竹筒枪俗称“啪啪枪”是采用一段竹子利用气压的原理制作的玩具

是当年孩子们自制的“神器”之一

在过去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由于没有太多可供玩耍的玩具,爱动的孩子们只能自己想方设法制造一些玩具来玩。小编最难忘的,便是那个自制的玩具——朴子竹筒枪。

“小鬼头,你把家里的筷子都削光了,我们吃饭没法吃了!来,爷爷帮你做。”回忆小时候,用竹筷子和慈竹做一把精美的朴子竹筒枪,在孩子们之间是非常神气和拉风的。平整、坚韧、光滑的筷子做推枪杆能起到力和密封的极佳效果,再配合朴树籽做“子弹”是最理想的搭档。但是,削筷子很考验动手能力,常常会浪费许多竹筷子,这时家里的长辈就会帮助孩子们一起制作,这种亲切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小编看来,朴子枪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更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探索和体验。它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享受到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并且,通过制作和使用朴子枪,孩子们能够学会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朴子竹筒枪之所以会发出噼啪响的奥秘就在于,朴树籽或压紧的湿纸团在竹管内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当一端的“子弹”被推杆强行压入时,管腔内的空气会被迅速压缩,气压瞬间急剧上升。当气压上升到临界值时,竹管另一端射出的“子弹”就会在高气压的推动下飞出去。伴随着“子弹”的射出,管腔内的高压空气得到释放,从而爆发出“噼啪”的响声。

你还记得怎么制作吗?

这里有一个简易版的制作教程

首先,截取慈竹中十五厘米长的竹管作为枪管,但最好不要超二十厘米,其孔眼为一大一小;孔大的一头为击打根部,孔小为子弹出膛的头部(竹筒枪管眼必须一头大,一头小,这样子弹打出去才有力道,否则做成的竹枪就会打不响)。

然后,截取一小节二到三厘米为准带一竹节的小竹筒作为枪柄,方便固定竹枝(推杆)。推杆选用等同于枪管孔粗细的竹枝,这种用于击打的竹枝不能和竹筒管子一样长,略短1厘米左右,让竹筒枪管留出一颗子弹的位子即可。

最后,将竹枝固定上枪柄和枪管组装一起,这样一把简易的朴子竹筒枪就做好啦!

噼啪响

欢乐笑你是专注着瞄准那只八宝粥罐子还是跟小伙伴们比赛谁做的“枪”更响亦或是三五成群我演“解放军”你演“土匪头子”来一场

少年版“乌龙山剿匪记”

【友情提示】尽管朴子竹筒枪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或动物造成伤害。

选稿:曾子檬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