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城市印象】张园风貌——石门一路315弄6号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2024-05-27 10:18:14

引言

张园作为上海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类型最丰富的里弄建筑群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是体现上海近代城市化发展历程的珍贵建筑遗产。张园内历史建筑总计42栋,其中16栋属于张园西区地块,已于2022年底竣工开业。余下26栋历史建筑所属的张园东区建设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石门一路315弄6号正是其中之一。

▲2022年张园西区开业后,张园鸟瞰照片

张园内除了典型的石库门里弄住宅以外,另有多栋保护价值更高的花园洋房建筑类型。其中单体体量最大,原设计最精美独特的一栋当属坐落于张园东北角的“吴宅”,也是曾经的上海市公惠医院,而设计吴宅的建筑师正是大名鼎鼎的邬达克。

<历史建筑信息>

地址:石门一路315弄6号

原建筑师:邬达克(L. E. Hudec Architect)

建造年代:1931年

建筑层数:3层(局部4层)

保护等级: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二类保护)

▲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历史沿革>

【张园土地分售历史及吴宅用地】

1918年,张园停办后,原张园土地经多次析产后,被分割成28块土地出售给不同的地产商。

根据资料记载,上海泰利洋行(Brandt & Rodgers, Ltd)曾拥有原张园20幅土地,达48.669亩,是张园土地最大的购买人和开发商,也是吴培初自宅所在地块的登记业主。

▲1933年西区地籍图(原张园部分)

来源:,1933年出版

1931年,吴培初于张园东北角建其自宅,又后出资建造其自宅南侧三条里弄住宅,由于吴培初字基安,三条里弄故以其字命名,称“基安坊”。

▲吴宅历史总平面图

来源:上海市城建档案馆

【公惠医院时期】

1952年8月,吴培初将自宅出售给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公共交通公司在此扩建医院。

1958年,医院于原吴培初自宅东侧建造副楼。

2001年,公用医院划转上海市总工会,改制为公惠医院。

2021年,公惠医院为配合张园地块保护性征收,迁出石门一路315弄6号。

▲吴宅公惠医院时期鸟瞰照片

来源:2018年公惠医院时期拍摄,业主提供

<设计师邬达克>

吴宅的设计出自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因其在上海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自1918年至1947年间,邬达克在上海建成项目50余个,其中包含一系列为重要人物设计的私宅以及花园洋房社区,广为人知的有邬达克自宅、刘吉生住宅、孙科住宅、吴同文住宅、哥伦比亚住宅圈等等。吴宅并不算其中较为出名的作品,但吴宅中体现的设计手法和风格是邬达克在此类建筑设计上的充分积累和完整表达。

▲邬达克花园洋房设计作品地图

来源:信息参考《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作者自绘

<建筑风格>

【外立面风格】

吴宅外立面为西班牙式风格,典型特征包括:平缓的红色筒瓦屋面、檐下半圆齿形装饰、建筑转角及窗间的螺旋形柱式、尖券形的洞口、烟囱顶部尖券形装饰构件以及外立面的敞廊和阳台空间等。

▲2021年吴宅南立面现状照片

位于番禺路60号的孙科住宅,建成于1931年,外立面同样是以西班牙风格为主。屋面和外立面的材质及装饰细部均与吴宅有较多共通之处。一层主入口均通过三个尖券拱洞进入的半室外门廊空间,室门廊内的面层装饰材料同为表面做肌理处理的水泥砂浆墙面及绿色水磨石地面。

▲孙科住宅南立面修缮后照片

▲吴培初宅与孙科住宅一层门廊处装饰材料对比

同样是1931年建成、位于巨鹿路675号的刘吉生住宅,在外立面材料上采用了两种相近色的面砖饰面,与吴宅手法相似,只是面砖的颜色与拼砌图案不同。另外,露台的葡萄架装饰和外立面铁艺栏杆等装饰构件在吴宅中也有使用。

▲刘吉生住宅南立面修缮后照片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外立面面砖材料对比

在首层流线及进入方式上,刘吉生住宅与吴宅也采用了一致的入口空间。建筑均在东侧设有可停车的落客敞廊,并通过铺有黑白大理石地砖的门厅进入室内。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东侧落客门廊对比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东侧入口门厅对比

【室内风格】

吴宅在一层平面布局及内部装饰上,东侧西式布局及内饰风格与西侧三开间中式民居格局及中式特色装修形成鲜明对比,整体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吴宅一层历史平面图

来源:上海市城建档案馆

▲吴宅一层中式装修部分细部

吴宅内中式装修的部分主要与主人吴培初的文化背景及家庭习俗有关,西部装修的部分则更多体现了邬达克的典型设计手法及装饰风格。例如吴宅与刘吉生住宅中相似度极高的旋转楼梯空间,不仅采用同样的黑白大理石拼花地砖及墙面装饰线脚,在扶手装饰构件上也同样定制了融入屋主名字首字母的栏杆构件。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旋转楼梯对比

地坪材料的设计上,吴宅与刘吉生住宅、邬达克旧宅均采用了双色的橡木及柚木拼花木地板,但在波打线的样式及铺砌的样式上有所变化。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旋转楼梯栏杆构件对比

▲吴培初宅与刘吉生住宅、邬达克自宅拼花木地板对比

吴宅的一层公共区域在南北两侧各有一个玻璃砖顶的阳光房,而在其后建成的铜仁路333号吴同文住宅中也有类似空间,并在室内吊顶上的划分上同样采用了放射状的样式。

▲吴培初宅与吴同文住宅阳光房对比

在空间使用模式上,孙科住宅与吴宅也有相似之处。如二层西侧均设计了一组套房给家中年幼的孩子使用,南北两个房间能够共用中间的卫生间,同时也与保姆间联通便于照顾。

▲吴培初宅与孙科住宅二层平面对比

以上罗列了部分邬达克的花园洋房类作品中重复使用的设计手法,尤其是在同一时期建造完成的作品中较为典型,甚至在其他公共建筑类型中也有所运用。可以看出邬达克的建筑作品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塑造、外立面风格、室内空间以及材料装饰细部等都有明显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融合新的风格语言。–END–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