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王骁:当松弛作为表演美学风格
文汇网2024-05-23 10:00:41

随着电视剧《城中之城》的热播,演员王骁再次进入观众视野。他饰演的苗彻,不仅与于和伟、冯嘉怡、涂松岩的“叔圈F4”群戏为人津津乐道,更在诱惑纷繁的环境中发宏志、守底线、走正道,刚直不阿的铁面作风被业内尊为“苗大侠”,成为剧中操守和底线的化身。这类“绝对正派”的形象,想要塑造得出彩、出新,更需要演员独到的构思和杰出的创造力,进而实现某种精雕细琢又无限逼近真实的美学境界。

近年来,王骁陆续参演了不少大小屏幕上的佳片杰作,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三大队》《第二十条》、电视剧《巡回检查组》《功勋》《流金岁月》《狂飙》《县委大院》《风起陇西》《大考》《尘封十三载》等。他在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形象,身份上囊括了大英雄和小人物,品格上有高尚亦有低劣,性格可不苟言笑也可诙谐跳脱,情感基调的喜、怒、哀、乐泾渭分明。

观众在肯定他塑造角色能力的同时,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评价,是松弛感。

作为表演美学风格的松弛,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松弛感”作为一种状态或者理念,近年来颇为流行,大众在衣食住行方面讲求一定的“松弛”,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社会的一类心态或审美的体现。而在电影表演艺术中,松弛的提法由来已久,是电影艺术属性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一直为演员们所强调。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演戏的艺术在于能使自己心里感到轻松。在我国,赵丹、白杨等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艺术创作、横跨话剧和电影两界的表演艺术家,也有相关观点。赵丹指出,演员在松弛的状态下更能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入戏。白杨则认为,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形式,决定了演员在表演时不宜过度渲染,而是“贵在自然松弛”。

但松弛又不等同于空洞虚浮,而要找准人物的内心依据,再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外化。1980年代,主演过《大浪淘沙》《廖仲恺》等影片的著名演员刘冠雄曾撰文《从“一松遮百丑”谈起》,专论松弛如何让表演创作产生新鲜感和生命力。

演员在镜头里的松弛其实并不罕见,但要使得松弛成为风格特色,并能够具备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则要达到比较高的艺术等级。作为表演美学风格的松弛,其实是千锤百炼后的呈现效果,看似自然、实则洗练,动与不动都带着准确设计,是用功将人物吃透,再平实地呈现出来,而非随意为之。相应的,演员的不表演、不创造、不讲逻辑,纵情任性,牺牲美感,以自我代替人物,是不能冠以松弛之名的。

松弛的反面也不仅仅是紧绷,还包括表演呈现上的刻意、造作、过火、冗赘,也包括演员们当下最如临大敌的标签——“油腻”。而出现这些情况,一个很大的原因恐怕是演员过于“自知”。因为自知,对自我的魅力或角色的长处很有把握,所以忍不住加以强调、加以预设,甚至产生了脱离情境和人物的创作,就有了“跳戏”“出戏”的效果,让观众无法再相信故事情境中的人物。

因此,松弛,首先意味着演员极大程度地忠于角色,然后才是对人物信息的掌握,以及表达分寸的处理。而从这个层面来看,王骁的表演在精准体现出每个角色的人格特质的同时,可以说是以松弛为风格,实现了“松弛美”。

《流金岁月》中的杨柯一角为王骁在观众中彻底打响了名号。这位非典型精英人物,高深莫测却又仗义可靠,风流不羁却又极有分寸,给剧迷带来意外惊喜,并产生探究欲——杨柯外形上其貌不扬,为什么与剧中光芒四射的女性角色们在一起时,却丝毫不落下乘,还显得般配和谐?除了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的托举,王骁表演上的架势和节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这个在设定上有些矛盾的人物真实且有说服力。王骁饰演的杨柯,以一种处变不惊的松弛感作为常态,神态平淡自若,该说该笑之处皆是坦然,丝毫不装腔作势。他无论面对什么身份和情感关系的人物,都不刻意讨好,也不展露优越。而与这种内在的松弛形成反差的,是王骁动作和体态上的利落,节制有力的身体语言,撑起了人物的高智感和掌控感。

《县委大院》中的乔胜利则与都会金领杨柯大相径庭。作为县城公务员的乔胜利,在群众和上级之间苦心经营,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中有未尽之处或委屈之处,也是自己默默承担消化。一场乔胜利独自吃饺子的戏,定点长镜头中,将一餐寻常的午饭吃出些许耐人寻味的心境。虽然工作不顺,且遭人误解,但此时的王骁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表情,以正常的节奏平静地进食,蔫巴的状态里透露出挫败感,以及繁忙中偶尔得空的疲惫。边吃边接到工作上的电话,是好消息,他却也不喜形于色,继续在常态中进食,好似在专注地品味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一个身经百战,在困境中默默泅渡的小人物,便有了具体的质感,自然地引发了观众的共情与体谅。

达到美学风格层级的松弛,需要外松内紧

总结王骁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表演作品,细究起来每个眼神、表情、语气和动作,往往是言之有物、能够引发联想的——只不过有些呈现故意被平淡化,甚至“无表现”。实际上,达到美学风格层级的松弛,都是外“松”内“紧”,先“加”后“减”的。演员需要对角色的充分认知和丰富设计,然后再做一步“减法”的工作,去掉不必要、不相关、不自然的外部呈现,保留关乎人物本质和思想感情的部分,再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

王骁在采访中曾说,演员要为角色补全那些未能在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的生活细节和前因后果,掌握了相当的信息厚度,才可能在拍摄中流露出一些细节。创作的过程中,他曾对一处表演想出40种演法,从中选择出哪一种才是最恰当的。他也会不断地复盘自己的创作,看作品成片,找到创作中的问题。可见那些看似自然生长的本色流露,其实是精工细作的艺术创造。

以他在《城中之城》的创作为例。苗彻处于审计部门,职业特性要求他必须敏锐、犀利,有压迫感,对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纠错;同时他要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与人保持距离,不能轻易表露真实的想法态度。这样一个铁面无私、秉持正义的形象,在表演上很容易造成概念化,不见具体真实的人性,而空有一堆的口号。当然也不能处理得过于松散、随意、接地气,这样会有失职业化身份的真实感。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苗彻,形象真切、饱满又不失人情味,有赖于王骁对这个人物外松内紧的处理。

观察苗彻与三位老同学餐馆叙旧的场面能够发现,谈论不同的话题时,苗彻的眼神是有区别的。当涂松岩饰演的谢致远蓄意向苗彻探听一些工作上的内容时,王骁的眼神低垂,看向桌面,以微笑的表情,简单含混地答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关键的信息滴水不漏。谢致远把话题转换到苗彻的个人问题时,苗彻觉得“安全”了些,可以抬起目光与对方对视,给出一些真实的情感反应。前后两种状态,王骁的表情和语气都没有变化,状态也始终松弛坦然,却通过细腻的眼神处理,刻画出一个审计人员在职业惯性下的谨慎,以及他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情感与历史。

在另外一场更加关键的重头戏——苗彻得知戴行长的死另有隐情,王骁的表演能够看到更加细致有层次的处理手法,表演段落形成了完整有致的内部结构。欢聚之后,于和伟饰演的赵辉借酒消愁,已是微醺,苗彻却滴酒未沾,保持着冷静和清醒,驾车送赵辉回家。王骁依然以眼神表演来把握情绪节奏。先是目不斜视,一边专心驾驶,一边游刃有余地与赵辉交流最表层的信息。随着赵辉进一步透露内情,王骁的神态细微地松动,眼神忍不住左右瞟,开始走神琢磨这些信息。苗彻进一步逼问下,赵辉透露出“猛料”,苗彻忽然猛刹车,过于震惊险些闯红灯。这时的王骁有了相对激烈的变化,扭头、逼视、盘问,语气急促,音调提高。随着赵辉进一步解释,苗彻也稍稍缓和,王骁的眼神继续看向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分析和判断,冷静地处理着这些信息。随着谈话的深入,苗彻发现整件事的隐情可能远远超乎自己的预判,王骁的表情于平静自持中渐渐凝重,为后续情节制造了悬念。

在这个段落中,苗彻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主要是在给出反应中塑造人物,再加上人物性格、行为的限定,创作的空间其实比较有限,但王骁还是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设计,在生活化的状态中完成了角色塑造,段落内部有着清晰的“起—承—转—合”设计,看似松弛,实则有章法,是以能将看似平淡的驾驶戏诠释得精致,增加了人物可供品读的空间。

文:罗馨儿(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


选稿:吴春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