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警惕“虫虫危机”谨防“多病偷袭” 上海全面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
东方网2024-05-20 17:38:15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20日报道:从市爱卫办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加强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本市5月至10月全面开展以“预防登革热,从防蚊灭蚊做起”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以“滚动持续不停歇、畅通渠道重民意、专业服务促规范、主体责任抓落实、特殊区域强管理、病媒科普成系列”六大亮点,降低蚊媒传染病流行风险,发动全社会共同打造健康生活环境,全力保障“迎国庆”75周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举行。

市爱卫办介绍,本市今年3月15日启动早春蚊虫控制和春季灭鼠工作,引导居民清理杂物、做好居家防鼠灭鼠安全宣传教育,进行孳生地巡查处置、重点场所越冬成蚊控制和捕蝇笼设置维护。在开展的两次早春蚊虫集中控制行动中,出动专业防制人员1614人,控制重点区域34803个,投药控制积水40余万处,消杀控制环境近5万处,累计消杀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为全年蚊虫控制打好基础。

市爱卫办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坚持抓好以环境治理、灭蚊防病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广泛传播“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营造病媒生物防制合力共治的社会氛围,共同打造健康、整洁、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携手拥抱高品质健康生活。

特别链接:

四点记心上 夏秋保健康

夏秋季气候湿热,适合细菌、病毒等繁殖,也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因此成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提升市民防病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结合疾病防控特点,市爱卫办给出重点提示:

警惕“虫虫危机”

每年5月-11月是登革热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9月。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登革热,多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或休克。因此,注意环境清洁,除积水、勤打扫;做好居室防护,安装纱门纱窗,正确使用灭蚊工具;讲究个人防护,讲卫生、勤洗澡,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环保型驱蚊剂,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及时就医。

夏秋季还是蜱虫的生长、繁殖期,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建议户外活动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尽量把裤脚塞进袜子,规范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皮肤褶皱处,若发现蜱虫叮咬,及时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取出蜱虫,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谨防“多病偷袭”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消毒;处理食品时保持清洁、生熟分开,肉蛋类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彻底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夏秋季也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加强室内通风。若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咳嗽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合理用药。

夏秋季也是一些植物花粉传播的季节,过敏体质者可能会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注意做好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避免“高温烤验”

高温高湿天气相对较多,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出现脱水、中暑等。建议及时了解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在炎热时段外出或剧烈活动,外出时建议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防晒帽、太阳镜或打遮阳伞,减少阳光直射,做好防晒准备。

日常充足摄入水分,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能量充足。出汗较多时,适当补充盐分,保证电解质平衡,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高温条件下作业,或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时,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并补水;遇重症时立即拨打“120”,同时需要迅速降温。

夏秋季使用空调,合理调整温度,尽量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过大,避免贪凉感冒。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勿忘“旅行指南”

夏秋季是旅游旺季,有旅行计划者,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和健康风险。出行前,准备好常规衣物、水杯、毛巾等自用物品,同时建议随身携带必需药品、防蚊虫用品、口罩、酒精棉片等。根据天气变化,建议携带雨具、太阳镜、遮阳帽等。旅行中,用餐前做好手卫生,多人共同用餐,主动使用公筷和公勺。入住宾馆后,主动开窗通风。出游中,注意防止蚊虫叮咬、跌倒、交通意外等。旅行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出境游入境时,主动配合做好入境检疫,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旅行结束后,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

作者:刘轶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