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十年磨剑启新程!老市府大楼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球招商阶段
上海黄浦2024-05-18 11:49:51

历经10年打磨,外滩“第二立面”又一地标性历史建筑——老市府大楼即将再度绽放光芒。5月17日下午,外滩·老市府品牌揭幕仪式暨全球招商品鉴会在老市府大楼内举行,老市府大楼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复合型的功能业态,重新回归城市、服务城市。

图片

图片

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管韬萍,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洪继梁,副区长梁栋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图片

变“古旧”为“经典”,打造外滩新地标

老市府大楼是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的核心建筑,项目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2019年10月9日,老楼修缮开工;2020年9月,项目全面开工;2023年4月实现大楼百年围合,今年5月完成了工程建设,进入招商阶段。项目参与各方经过近10年努力,实现了整个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图片

活动现场,外滩·老市府品牌标识正式揭幕。未来,正式回归的老市府大楼,将以“外滩·老市府”的新名字亮相。品牌标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老市府大楼标志性视角造型,融合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风格,用线条勾勒出老市府建筑的经典外观,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历史感和艺术感,同时昭示着一个富有传统韵味和现代活力并存的全新上海地标的诞生。

图片

图片

上海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介绍,老市府大楼在保护性综合改造过程中,充分遵循了“尊重历史和科学保护”的原则。从2015年启动方案国际征集,到2020年设计方案基本定稿。期间,形成方案过程稿近30版,讨论会、专家会、汇报会等更是不计其数。改造施工中,通过充分的历史考证和现场分析,“一件一策”,优先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复,同时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处处体现“最小干预”的细节和“科学保护”的理念。

图片

同时,项目改造方案由英国著名建筑师、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David Chipperfield亲自领衔设计,在最大化保留历史建筑元素和其多年的演变,尽可能减少对既有建筑结构干涉的条件下,改善其空间品质以满足当下的功能使用需求。新建的部分延续了历史建筑设计语言和材料肌理,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和谐、经典、优雅的高品质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中,黄浦区还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依托老市府大楼内原陈毅市长办公室及相邻建筑空间,充分挖掘历史建筑中的红色基因,在市级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下,策划举办建设人民的城市——陈毅市长办公地旧址主题展。

图片

百年历史建筑,将正式开启新历程

据悉,外滩·老市府项目主要建筑包括沿街围合建筑、庭院红色建筑、庭院多功能建筑、地下空间等,地上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围合建筑庭院内拥有约3000平方米公共开放市民空间,地下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提供约300个停车位。

图片

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全球招商,待商户完成内部装修、入驻后,这座百年历史建筑将正式开启新的历程。

记者从外滩投资集团了解到,该项目的总体定位为高端现代服务业经典历史街区,形成70%办公、20%文化和10%商业的复合型业态布局,打造国际金融办公服务平台、中央活动区文化标杆与城市共享公共空间。

“项目办公主体部分拟引入全球、亚太区域总部办公企业,文化、商业部分拟引入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文化艺术类、格调餐饮类、特色零售类品牌客户,同时通过公共空间与公共功能的激活,使项目成为地标性城市目的地。”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亦锋介绍道。

图片

发布会当天,记者提前先睹“外滩·老市府”真容。从街区步入围合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开阔的庭院广场,这里已然生机勃勃,绿色草坪、植被间点缀着各色花卉,一株百年的紫薇树肆意地生长,还有一处“旱地喷泉”营造出水雾弥漫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新去处,也将是举办各类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活动与商业文化业态的理想场所;在围合区域的顶层,项目方还创新地打造了一处公共露台,未来,市民游客可乘坐直达露台的电梯,在这里参观游览,俯瞰不一样视角的外滩,触摸岁月在这座老大楼留下的痕迹,同时领略焕新后的别样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外滩,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海市与黄浦区正携手推动整个外滩区域的焕新,擦亮这张名片。未来外滩区域将成为世界级金融商务中心、国际合作交流开放窗口、高品质公共活动中心和塔尖创新要素汇集高地,通过焕新外滩形象,合创城市中心,打造上海最具标志性的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

选稿:马骏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