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探究城市文化与人文历史 口述史让百年枕流公寓更生动
东方网2024-05-15 16:56:15

有着“海上名楼”美誉的枕流公寓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近日,《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新书发布会在静安区图书馆举行。学者专家、受访者和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口述史对于历史建筑、城市等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意义。

民居作为百姓生活最基础的空间载体,以多姿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富有“烟火味”的生活气息,构成了一个街区的肌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从社会、人文、历史、艺术等角度探究城市文化与人文历史,深度挖掘现代城市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传承。该书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他们的职业涵盖画家、作家、导演、舞者、工人、公司职员、医务人员等,多维度展现了他们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枕流公寓南立面

“口述历史不仅是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补充,更包含了心灵历程、社会关系、语言特性等多元信息在内。因此,在文稿的呈现上,我们保留了问答模式,希望尽可能地延续访谈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作者、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赵令宾介绍,口述历史项目调研中,我们向静安区档案局、静安区文史馆等单位收集史料,并从各渠道挖掘有关枕流公寓的书籍章节、旧照片和平面图。书中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之女刘丹在枕流公寓出生长大。“在父母都过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想过搬家,不想再住在枕流公寓了,因为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还有父母的影子。但是想想还是不舍得,我妈妈的房间,还一直保留着原样,他们结婚时候的家具都留着。我想把这个家庭的一些精神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后代。” 刘丹说。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王群也曾是枕流公寓的住户,他回忆:“搬进来的时候,我20岁刚出头,搬出去的时候,我50岁出点头。这里是黄金地段,也是我人生的黄金阶段,我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我的一步一步都是从这儿开始的,所以我很怀念这个地方,也很感激这个地方。”

建筑有灵魂,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息息相关。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认为,记录下枕流公寓的故事,让世人能读懂这幢建筑,能够触摸每扇窗户后的质朴而热烈的生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侯培东(右一)及作者赵令宾(右二)向静安区图书馆赠书

活动现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向静安区图书馆赠予图书《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

作者:包永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