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徐汇一老旧小区征收100%签约,多方协同解学籍保留、高龄老人过渡房租赁难
上观新闻2024-05-12 17:05:44

5月12日上午,伴随锣鼓鞭炮声,8辆整装待发的大型搬场车停靠在华泾镇沙家浜小区,华济路2弄地块新建绿地项目(沙家浜小区)征收签约同步启动,当天现场即完成了857证100%签约,标志着上海环城公园带徐汇段建设按下“加速键”。

沙家浜小区位于徐汇最南端华泾镇,建于1994年,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小区东临黄浦江,南临滨江绿化养护基地,最初的居民主要来自黄浦江上岸渔民,后又相继迁入了动迁安置居民以及购买商品房入住的居民。

征收签约仪式现场,有居民专门带来了一份“传家宝”:一张1951年颁发给沙家浜渔民的土地证。居民陆阿姨曾在沙家浜小区附近的工厂工作,家中三代人都在这片土地成长,搬家打包时她翻出了不少老照片,如今奔向品质更高的新生活,“心中既感到开心,又伴着不舍。”

记者从徐汇区获悉,此次征收项目与“十四五”期间上海聚焦外环绿带改造提升工程有关,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段)位于上海主城区内华泾镇范围,此次征收的华济路2弄地块新建绿地项目,未来将建成激活城市生态和人文资源、品质更高的绿色生态空间,为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华泾镇按下加速键。

征收工作开展中也遇到不少攻坚难点,首要挑战是平衡居民的预期。据悉,沙家浜小区均为成套住房,在华泾镇属配套相对成熟的居民区,不仅商业设施齐全,还有对口学区,周边的工业园区也能解决居民就近上班的需求。同时,随着轨交15号线在华泾镇辖区内穿过,沙家浜地块的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挑战二是小区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沙家浜小区此次征收涉及人口2190余人。小区实际居住人群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原地安置居民,主要集中在原沙家浜75弄;另一部分为动迁安置和市场买卖入住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原沙家浜28弄。此外,小区还有80岁以上老人、瘫痪者、残疾人等特殊情况居民,占居民总数约7%。

多元的居民构成延伸出了各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沙家浜居民区一位居委干部为记者罗列了一番:一类问题是居民家庭矛盾,包括产权人过世后签约主体的确权及分配问题,家庭矛盾、不合理诉求等;二是学籍保留问题,小区附近有不错的对口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部分居民提出搬迁后仍要保留学籍;三是搬迁过渡期中,高龄老人面临的租房难。

此次华济路2弄地块新建绿地项目征收由上海市徐汇第一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负责。接到任务后,徐汇一征迅速调配了一批具有大型征收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并在原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排摸“十清”信息,确保征收地块的“房屋权属清、房屋面积清、户籍人口清、社会关系清、无证建筑清、居住人员情况清、外来人口清、福利分房清、他处拆迁清、抵押查封清”,通过梳理居民信息找准突破口,科学制订征收政策。

今年2月,华泾镇党委组建了沙家浜居民区房屋征收补偿项目临时支部委员会,发挥“党建+征收”的引领作用,由一线党员通过政策宣传、谈心沟通等方式,解决居民的家庭矛盾,耐心听取居民的合理诉求。

城市更新作为促进区域发展最有力的一股支撑,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心。在华济路2弄地块征收过程中,华泾镇创设了“四所一庭”联调机制,镇司法所、派出所、相关律所、房屋征收服务所以及人民法庭到征收基地一线展开常驻办公,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作用,累计解决了继承、监护、析产、租赁等各类纠纷21起。工作组还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出谋划策,包括为中考家庭推荐环境安静的住处、对残疾人家庭开展日常关爱、为卧床不起的老人联系120转运……

今年3月21日至23日,沙家浜小区召开了一场圆桌会议,由徐汇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区房管局、华泾镇、区旧改办、沙家浜居委、徐汇一征等组成联合接待小组,镇派出所、司法所、律师、徐汇一征等成立方案组,现场收集汇总居民对征收预方案的意见,解答居民对征收政策和流程的疑问。

三天的圆桌会共召开8场讨论,参与居民近200人,还有约260位居民参与了场外答疑,征收工作组累计现场服务居民约450人。也正是这次为期3天的圆桌会,让居民最关心的房源、学籍和高龄老人借房等问题有了真正“放得下心”的解答。

经过区房屋征收指挥部、区房管局、华泾镇等部门协调,沙家浜小区征收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名单目前已报至教育部门,可为小朋友们保留学籍。关于老人借房问题,由徐汇一征引进优质中介,华泾镇协调养老院床位,解决高龄老人的租房过渡难题。至此,经过多部门协作合力攻坚,沙家浜征收项目的居民学籍、借房难题等一一破解。

“从3月1日张贴预方案,到5月12日实现100%签约,73天、1824个小时,一串串数字背后凝聚着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居民的理解支持。”华泾镇党委书记李国荣说。签约仪式上,沙家浜小区居民代表还从区领导手中接过了搬迁纪念品。随着一辆接一辆身系红花的搬场车依次启动离场,沙家浜居民的生活也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