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高息揽储”被明令禁止,光大银行、渤海银行集体官宣
东方资讯2024-05-09 11:00:08

"高息揽储"此种现象正在被明令禁止。近期,大连农商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官宣调整,暂停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今年以来,这些银行官宣调整5月6日,大连农商银行:自2024年5月14日起,我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7天进行通知预约(与我行现行通知存款计息规则一致)。4月30日,光大银行:签约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2024年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已滚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转回至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解约处理,如有未结利息将按照我行活期挂牌利率计结。此外,光大银行“周周存”产品即将于2024年5月15日(周三)起停止运作。4月30日,渤海银行:我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如需支取“通知存款+”产品,存款人可通过柜面或电子银行渠道(如已开通)主动发起提前通知及约定支取动作。“通知存款+”产品不作自动转存处理。4月15日,广发银行:广发银行将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含赢在益添系列相关产品),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您的签约活期账户。3月1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富利宝”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于2024年3月21日自动终止。随后,福州农商行、连江农商行、三明农商行等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相继跟进,于3月21日自动终止“富利宝”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何为智能通知存款?

资料显示,通知存款是指客户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业务。按照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时间长短,通知存款可以分为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两类品种,且利率水平均高于普通的活期存款。

而相较于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更具智能优势,这类存款产品省略了“客户提前通知”和“客户通知后按时支取”的环节,可以实现自动滚存,即当储户持有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超过7天时,系统可自动按7天通知存款的年化利率计息。根据业内人士分析,通常来说,智能通知存款的门槛要比普通通知存款更低,也成为银行揽储的一种有效方式。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根据调研反馈,较于去年“不缺存款”的情况,中小银行今年的揽储压力增加,原因有:基数效应:在2022年末债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2023年初银行存款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理财分流: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债市不断高企的情况下,客户选择了用到期的存款购买理财,因此有一部分表内存款进入了表外理财。存款派生能力降低:银行存款的主要来自于贷款端的信用派生,贷款需求结构性的差异,可能导致派生存款的差异。

高息揽储被明令禁止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下架相关产品,一是为了调整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从而缓解银行息差下行的压力,二是为了合规

2023年5月,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同时,明确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彼时,已有平安银行、东营银行、桂林银行等银行率先停售了“智能通知存款”相关产品。国有大行虽然并未在官方渠道发布相关公告,但工行、农行、建行手机银行App悄然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功能。今年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并要求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这也意味着,银行通过手工补息进行高息揽储的行为被明令禁止。4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也谈到,银行不该过分追求“规模”情节,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