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平均长度超过36厘米!中国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上游新闻2024-05-06 11:51:13

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有巨大的镰刀状“杀戮爪”,足迹平均长度都超过了36厘米……这不是某种巨鸟,而是恐龙,你信么?5月6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处获悉,他们在中国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确认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现场照片

团队科学家们同时还原出的这些足迹的主人正是前述提及的模样,而恐爪龙则和电影《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伶盗龙和伤齿龙同属一个分类群: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

本次科学家团队发现的足迹同时也建立了一个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相关论文已于2024年4月发表于知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iSicence》。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始于2020年11月。随后,他们就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英良福建足迹

2023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钮科程和邢立达副教授总结了在上杭的前期发现,将该足迹群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随后,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评审组评审,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评选为“中国美丽化石“。

龙翔恐龙足迹点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了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

“英良福建足迹”主人的复原图

恐爪龙是一类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伶盗龙和伤齿龙等都是该分类群的成员。它们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具有巨大的镰刀状爪子,被称为“杀戮爪”,在行进时杀戮爪通常会向上抬起,从而在地面上留下由第三、四趾组成的二趾型足印。

钮科程表示,尽管从独特的二趾形态可以轻易地辨别出这些足迹来自恐爪龙类,但要从众多恐爪龙类成员中找出真正的造迹者,并不容易。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团队为了弄清足迹背后的神秘主人,做了大量的调查,重新梳理测绘了全球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对多个性状做了对比分析。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现场

据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足迹平均长约11厘米,所有足迹都显示出了锋利的爪痕,且其中第三趾的爪痕最为突出,每只足迹都有一个短而圆的脚跟印痕,相较于其他恐爪龙类足迹,龙翔的小型二趾足迹更符合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的鉴定特征,其造迹者可能为真驰龙类。

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足迹保存清晰且足趾细长,其中数个足迹的第三趾近端附近都显示有一短小的圆形印迹,这是由不完全着地的“杀戮爪”造成的。

从形态上看,龙翔的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基于研究需要,研究团队建立了新的足迹分类群,为致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福建恐龙学科建设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便将这类足迹命名为了"英良福建足迹"(Fujianipus yingliangi),其极有可能是某种大型伤齿龙类的杰作。

龙翔足迹群两只不同的恐爪龙行迹步幅相对较短,行进速度分别估计为7.74 km/h和7.34 km/h,处于步行或小跑的状态。据足迹的大小推断,龙翔足迹群伶盗龙足迹的造迹者可能体长约1米,臀高近半米,而英良福建足迹的主人则体长至少5米,臀高可达近2米,体型堪比南方盗龙和犹他盗龙。

考察现场

《侏罗纪公园》古生物顾问、爱丁堡大学斯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Brusatte)评价,“在白垩纪中期的亚洲,大型异特龙类逐渐淡出,暴龙类和大型恐爪龙类这两个标志性恐龙群体似乎都在试图摘取中型掠食者的王冠,英良福建足迹的造迹者是其中一次大胆的尝试。”

钮科程介绍,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正式命名,让它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有了真正的“科学身份证”。同时,"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代表了恐爪龙类在亚洲的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尝试,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