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各地景区陆续迎来游客高峰 全国跨城出行人流量迅速上升
央视网2024-05-02 13:20:19

|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景区陆续迎来游客高峰。据移动运营商大数据,5月1日,全国跨城出行人流量迅速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7%。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近54万人次,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游客较为集中。

5月1日,陕西重点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1.36万人次。除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游客较多的景点还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以及华山景区。

兼具人文和自然魅力的新疆,在这个“五一”成为旅游目的地“顶流”之一,多个景区游客大幅增长,包括喀什古城、天山大峡谷、赛里木湖等。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5月1日,各景区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482.91万人次,较前一天增长232.37%,同比增长48.15%。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玄武湖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等地对游客都有不小的吸引力。

在江苏南京汤山的园博园景区,游客在这里游览江苏13个城市展园,参加集美食、文创、宠物于一体的潮流趣味市集,欣赏花神游园会沉浸式演出,感受江苏经典园林园艺的魅力。傍晚,非遗铁花秀在园内火热上演,广大游客在这里能感受不一样的中式浪漫。

“五一”假期,四川泸州纳溪“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文旅街区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传统与潮流辉映的饕餮盛宴。夜幕来临,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互动参与古装巡游联欢、篝火晚会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动,还可以品尝汇聚五湖四海的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

赏风景 品民俗 游客体验更多元 

“五一”假期开启,中国各大景区也迎来出游高峰。有人选择小众城市,欣赏自然美景,也有人选择知名人文景点,品味文化底蕴。各地景区也做足准备,为游客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游玩体验。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游客们登高望远,“五一”当天预约游客达到7.1万人。北京今年还首次推出3条低空旅游新线路,游客们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白河大峡谷、司马台长城等。

“五一”当天,拙政园入园游客达3.5万人次,拙政园通过延迟闭园增加每天接待量,预计“五一”期间拙政园将接待16万游客,同比增长10%。

在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当日游客总量突破1.8万人次,游客们纷纷选择步行或乘坐轨道小火车深入湖心,欣赏“天空之镜”的盐湖风光。

“五一”当天,江西上饶的三清山迎来假期首批游客。

浙江建德市的严州古城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交汇处,作为千年水路重埠,游客们可以漫步古城街区,领略古韵风情。

在新疆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在“五一”前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不少互动体验项目。

这几天,中俄界江黑龙江呼玛段进入流冰期,在壮阔的江面上,连绵不断的冰排顺江而下,伴随开江而来的还有美味的开江鱼,当地文旅部门在江边支起大锅炖鱼,市民游客可以免费品尝。

在内蒙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游客不仅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可探寻古村落追寻历史文化,在玻璃栈道体验酣畅淋漓的快乐,还可以荡起崖壁秋千,体验冲入云端惊险与刺激。为丰富游客游玩体验,当地围绕黄河风情游、沙漠狂欢游、矿山生态游打造多条精品旅游路线。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