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乡村行·看振兴)从“黑色伤疤”到白色花海 江西广丰走出蜕变致富路
中国新闻网2024-04-30 18:33:24

中新网上饶4月30日电 (朱莹)“大南古村的花开了!”暮春时节,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古村的中华木绣球博览园,漫山遍野的木绣球恣意绽放,洁白如雪,装点着整个春天。几年前,这是当地有名的废弃矿区,布满沟壑纵横的“伤口”。从“黑色伤疤”到白色花海,广丰区大南古村走出了一条蜕变致富之路。

图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古村的中华木绣球博览园。广丰区委统战部供图

在大南镇居民小李的记忆里,废弃矿区山体裸露,黑色的废弃矿石堆砌在路边,每逢下雨,黑色的雨水便顺着山体往下流,一遍又一遍冲刷着矿区沟壑纵横的“伤口”,成了当地村民心头的一道疤。

时间回到2013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镇古村村的种花能手陈超对中华木绣球“一见钟情”,他流转了家乡300亩土地开始种植中华木绣球,然而却屡屡碰壁。中华木绣球种苗稀缺,扦插技术难度大,而且木绣球生长速度慢,繁殖不易。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花痴”陈超投入了所有的积蓄,一心扑在花事上,花了3年时间攻克木绣球的扦插技术,而后扩圃种树。

据了解,近年来,广丰区高效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中华木绣球”纳入“万企兴万村”项目。在对古村村新塘组的废弃矿坑实行了填土修复、改善土壤质量后,引进了大南商会副会长企业江西辰耀种苗专业合作社,打造成为中华木绣球博览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南古村中华木绣球基地总投资已达2.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7000万元,苗木2亿元,目前已流转了林地、荒地、果园地6000亩,木绣球规划种植5000亩,共培育了70余万株苗木。

图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镇古村村的中华木绣球博览园。广丰区委统战部供图

随着木绣球园林的扩大,从扦插到培植再到销售,中华木绣球博览园已帮助周边1200余户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49岁的马盛泉告诉记者,他是大南镇古村人,在基地已经干了十年,年均增收近5万元,“以前在外面打些零工,现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赚钱,非常方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图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镇古村村的中华木绣球博览园。广丰区委统战部供图

目前,大南镇中华木绣球种植园已经成为江西省首个农商一体、文旅融合、学研基地项目。据介绍,广丰区将充分借助中华木绣球广丰博览园这个平台,坚持生态、旅游、产业“三业”并举,积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全力做大做强文旅经济,加快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招商引资”为一体的“节会经济”,着力把广丰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华木绣球休闲旅游目的地。(完)

【编辑:刘阳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