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让“红色种子”与“绿色种子”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
上海黄浦2024-04-28 11:32:18

从高耸入云的雪山到碧绿如茵的草原,从干旱无水的沙漠到浩瀚无边的海洋,植物无处不在。每一粒种子、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可能是一个移动的科普学堂!

春光灼灼,万物向新,在这个花开烂漫、繁茂葳蕤的时节,淮海中路街道携手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植物园、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泷航航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兴业学社”品牌,搭载上海(国际)花展主题花车双层巴士“移动科普学堂”,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种子的奇境之旅”,拓展红领巾幸福圈,带领辖区内的学生、亲子家庭等共享美好春光,共赏一路芳华。

活动现场,主办方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代表赠送“种子科普手册”,鼓励孩子们探索植物王国的神秘;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的优秀讲解员们赠送“植物种子和手账本”,让“红色的种子”与“绿色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开花结果。

云端植物王国的邂逅

32名红喇叭优秀讲解员,乘坐花展主题双层巴士,开启了一场植物探秘City Walk。车厢内,芍药、蝴蝶兰、玫瑰……布满扶手、走道、车窗、隔板等部位,色彩缤纷的花束,裹挟着浓厚的春日氛围扑面而来。小讲解员们发现在车厢上下两层内的灯箱片里,还展示着关于种子的一系列科普小知识,大家细细品读,争相讨论,对接下来的研学之旅充满期待。

植物生长有什么秘密?小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植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走进上海植物园山地植物馆和亚高山植物馆。大家细致探索,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闻闻叶片清新的味道,看看花草绽放的纹路,专心听植物园老师的讲解,用心记录植物的形状和结构。两个馆内的稀有植物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发出了“十万个为什么”,争相围着老师询问植物的习性、特征、生长过程等。

一位有心的小朋友发现亚高山馆里,小小的一片区域竟然种了十几种山茶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李蓉老师告诉他:“全世界的野生山茶属植物约280种,而我国就有238种”,并且鼓励小朋友一一记录下不同品种山茶的名字,回家查询资料,再细细研究他们的不同,小朋友在手账本上写下:紫重楼山茶、鸳鸯凤冠山茶、黑魔法山茶、午夜魔幻山茶、松子鳞山茶、早桃红滇山茶、东林滇山茶……收获颇丰。

山地馆里巨大的瓶状弥勒异木棉,迅速抓住小朋友的眼球;叶片长满刺的铁甲秋海棠,引发热议;品类繁多的报春苣苔,它们千奇百怪的名字,让爱发问的小朋友提起了兴趣;桃金娘科的大多数果实都可以吃,夹竹桃科结出的果实有毒;猪笼草当属全场提问MVP,大家对它为何吃、如何吃虫子充满好奇……在植物王国里,学生们有观察、有体验、有思考,闯入了奇妙的新世界。

移动的科普学堂

回程路上,刚刚进修完的学生们化身小小植物学家,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李蓉老师展开了一次学术上的碰撞。李老师邀请所有的学生,说出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植物,小小植物家们跃跃欲试,内心的求知欲喷薄而出。

张同学:桫椤是和恐龙同时期的蕨类植物,为什么恐龙灭绝了,桫椤却存活下来了?

李老师:桫椤每年只长一厘米,但在贵州的赤水,桫椤成片生长,蔓延成林,身为蕨类植物却有大树那么高,主要是因为贵州地无三尺平的特殊地貌,大山连绵,交通不便,人类的开发比较慢,桫椤就成了幸存者,在原始森林里存活了上亿年。

李老师:其他植物以水续命,为什么猪笼草要靠捕食昆虫获取营养?

王同学:可能是猪笼草生活的土壤太贫瘠了,吃昆虫是为了补充营养。

李老师:回答的太棒了,很有做科学家的天赋!

……

小朋友们的提问,或是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大家思考出答案;或是认真听讲解的同学,热情传递答案。在这次种子研学之旅上,学生们通过寻访植物好友,广闻博览,舒缓身心,不仅近距离接触自然,学会了正确的植物观察方法,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还激发了学生们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寓教于乐。

种子的奇境之旅,满眼求知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跳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街道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让“红色种子”“绿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以精神力量和科学态度陪伴孩子们一同探索,一同成长。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