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国已消灭疟疾,还需要防范吗?丨健康总动员
今日闵行2024-04-26 16:47:04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人们俗称“打摆子”。

2024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本期嘉宾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主任余晴

疟疾的病原体和传染源有哪些?

可以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容易引起重症疟疾,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

疟疾现症病人和感染者都是疟疾的传染源,所以对于疟疾病人和感染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发生再传播的可能性。

疟疾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疟疾以经按蚊叮咬传播为主,少数可经输血传播。此外,孕妇感染了疟疾,可以通过胎盘把疟原虫传染给胎儿,引起婴儿先天性的疟疾。

在众多的蚊媒中,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我国较重要的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4种。

根据调查和历史资料显示,本市传播疟疾的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属半家栖蚊种,以吸牛、猪血为主,兼吸人血,在上海市的疟疾传播中具有主导作用。嗜人按蚊仅在很少地区出现,1958年在宝山和1962年在金山的蚊媒调查中发现嗜人按蚊,但密度较低,虽为家栖蚊种,且嗜吸人血,但该蚊种在上海市的疟疾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不大。而对于本市仅存在中华按蚊,是间日疟的主要传播媒介。

疟疾的主要症状表现

不同类型的疟疾潜伏期不同,一般为2—3周,短者7—9天,长者可达数月。典型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一般历时6—10小时,主要有剧烈寒战、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疟疾?

1.要外出先咨询

出境游玩的市民朋友在外出前应先前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或通过宣传媒体进行查阅,了解前往目的地的疟疾流行情况,并做好疟疾预防准备。

2.防灭蚊阻传播

防蚊灭蚊是预防疟疾的关键,在疟疾流行区旅行和居住时,尽量减少在蚊虫活动最活跃的黄昏和黎明时分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可穿长裤、长袖衬衫,在皮肤和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剂,居住地可以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香等驱蚊用品,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用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以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并加强居住地的环境治理,减少蚊虫滋生。

3.预服药防患病

在前往疟疾流行区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疟疾预防药物,如前往单一间日疟流行区,可以每7—10天服用一次磷酸氯喹,如前往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可以每月服用一次磷酸哌喹。(儿童、孕妇和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用药)

疟疾的诊治

曾有过非洲及其他境外疟疾高发地区旅居史人员,当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疑似症状时,要尽快到当地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告知旅居史,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检查。不同类型的疟疾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同的抗疟药物,根治疟疾要规范,全程、足量服药最关键!

疟疾在我国以及在本市的

流行历史和消除现状

疟疾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影响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早在3000年前甲骨文就有记载。1949年以前,估计每年有3000万例以上疟疾患者,当时全国人口约4.5亿,受疟疾威胁的人口估计在3.5亿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疟疾流行的县达1829个,占当时县数的70%以上。据疫情资料统计,1950一2019年我国共报告疟疾病例2.28亿例。在1960年和1970年前后曾两次出现疟疾大范围暴发流行。流行最高峰发生在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多万,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五省;2001一2007年,安徽、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出现疟疾疫情回升和局部暴发;2011年后每年报告输入病例约3000例;2017年,中国本地原发疟疾病例首次为零,至今维持零报告;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称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经过70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结束了疟疾在中国肆虐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卫生史和全球消除疟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949年前,有关本市的疟疾流行情况,文献记载较少。但在市民中曾广泛流行“隔日头”“发岳子”等俗语。自1951年起我国将疟疾列为报告传染病,根据历年监测资料显示,本市曾有两次疟疾流行,其他时间的疟疾疫情比较平稳。

第一次流行:1954年由于受水灾影响,出现以间日疟为主的暴发,该次流行至1957年才趋平稳,持续时间为4年。

第二次流行:1960年起,这次流行除间日疟外,还伴有恶性疟。该次流行到1966年才得到控制,全程长达7年。

据2000年以来的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市疟疾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其中2000—2009年以国内外省输入为主,2010年以后主要为境外输入,并且本市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多年没有本土感染疟疾,2017年在全国率先通过了消除疟疾的省级评估。

记者:高姗姗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