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听·见︱大学宿舍能不能挂床帘?
新江苏客户端2024-04-25 17:54:00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4月23日,“多地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高校床帘的去留问题受到关注。

此前,确有不少高校禁止学生悬挂床帘。3月27日,某大学针对宿舍可否安装床帘问题回复称:“学生公寓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宿舍里悬挂床帘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隐患,床帘属易燃品,一旦失火,火势有可能顺着帘布急速蔓延,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学校统一要求不允许在学生宿舍安装床帘。”

“宿舍床围,为何成为安全隐患与人际交往的‘隐形墙’?”3月28日,还有学校网站发布一篇辅导员署名文章,详细解释为什么“挂床围这一看似简单的装饰行为,却常常受到学校的严格限制”。此外,也有大学于今年1月发布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严禁学生在宿舍挂门帘、床帘(布帘),如有违反由教学单位责令立即拆除。

总而言之,高校禁挂床帘的理由无非几点,一是安全隐患,床帘容易成为火势加速的媒介;二是宿舍管理员在检查卫生和设施时,可能需要频繁地掀开床帘,带来诸多不便;三是阻碍学生社交,大家都挂上床帘,彼此之间缺少交流,不利于建立友谊,培养协作精神。

不少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纷纷留言:“床帘并不是自燃品。当超功率电器引发了室内火灾,并不只有床帘是快速易燃的,床单被子也是如此。”“消防安全更应该关注电线老化与不使用大功率电器。”诚如网友所言,要消除大学宿舍的安全隐患,主要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违规使用电器,如果学生违规使用电器,引发火灾,即便不挂床帘,也照样会造成惨重损失。同样,加强宿舍安全管理,更应强化大学生的责任心,而不是全然依靠宿管员、老师的检查。

至于同宿舍舍友间形成的所谓“隐形墙”,恐怕并非完全缘于床帘的阻隔,而是来自大学生的内心。陕西师范大学曾推出“最清新宿舍”,四位室友不仅在寝室养花,也用不同色系的床帘创造了四个独立空间。对于这种“DIY宿舍”的创意,学校展现出了较为开放的包容态度:只要不违反学校住宿规定、不损害他人利益,校方是鼓励学生对宿舍进行改造的。一番改造后,学生觉得这里更像自己的“家”了,也不存在妨碍室友沟通的困扰。

因此,与其说是床帘造成了冷漠与隔阂,倒不如说它减少了边界冲突带来的矛盾。学生们挂起床帘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归根到底不过是“隐私”二字。毕竟,不尊重对方隐私,是当前大学生宿舍矛盾的重要诱因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在意自己的隐私空间不受他人打扰,更追求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边界感。

一道床帘,隔出来的是大学集体生活中的一点私人空间,隔出来的也是不同生活作息舍友间的相互尊重与互相方便,隔出来的更是大学生群体不同于孩童时期集体生活的成年人的尊严。禁了床帘并不一定能禁了火患,无隐私死角的宿舍空间,或许更容易引发宿舍冲突。

有教育学者认为,处理“禁止挂床帘”引发的争议,适合采取公开听取全体学生意见,实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式。如果赞成挂床帘的同学多,那么应该允许学生挂床帘,而如果反对者多,则可实行不挂床帘的学校宿舍管理规定、自律公约。的确,倡导大学宿舍文明,更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对于床帘问题,学校基于学生安全和交际的考量,出台相关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比起“一刀切”式推出禁令,校方不妨更多将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畅通表达渠道,通过细化规范的方式,比如通过消防演练、教育宣传等方式,规避潜在安全隐患,从而营造更加人性化、更为包容的校园生活环境。

毕竟,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大学寄宿制教育,也是让学生在集体宿舍生活中,了解大学文化、精神,同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因此,对于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日常生活的宿舍管理规定,更应在听取学生意见基础上制定,让各方意见充分呈现,在平等的对话和协商中,制定出大部分学生都接受的宿舍管理规定。相信到那时,高校床帘去留问题的最优解也呼之欲出了。

编辑: 洪梦琪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