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你已无数次抵达了延安”,《向延安》将于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世界首演
上观新闻2024-04-22 20:28:00

“上海是一座英雄之城,《向延安》是一出‘平民史诗’。在时代洪流中,当信仰撞向亲情、友情、爱情,当代年轻人可以从这部戏里获得什么样的启发?”4月22日,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打造的大型海派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举行新闻发布会,台前幕后阵容首次集结。原著作者、话剧编剧海飞通过视频提出的这个问题,或许正是接过创作“接力棒”的话剧导演李伯男和所有主创要与观众共同探索的。

话剧《向延安》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将于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举行世界首演。上海站首轮演出将持续至5月31日,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连演5场。七月,《向延安》还将献演国家大剧院。

话剧《向延安》将于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举行世界首演。

制作人洪韵介绍《向延安》演出计划

“你已无数次抵达了延安”

话剧《向延安》改编自作家海飞的高分同名长篇小说。海飞的《麻雀》《惊蛰》等作品先后被影视化,《向延安》则是他首部被搬上戏剧舞台的作品,以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为时代背景,讲述一心奔赴延安的主人公向金喜如何在险象环生的上海坚守革命理想,并通过围绕在他身边形形色色的家人、同窗,以丰富的人物群像描绘一代人的命运沉浮与悲欢离合。

话剧名为《向延安》,主人公向金喜却从未真正抵达延安。就在奔赴延安前夜,他接受了潜伏任务,从此留在上海。海飞表示,“向延安”的意思是“心向往之”,主人公一生未能踏出上海,却以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抵达了“延安”。“这是一段暗夜与黎明交织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但是青春永远不变的主题是,理想、勇敢、奉献。”海飞表示,希望话剧《向延安》能让更多人见到前辈的青春身影与容颜,见到血火年代中他们在街头的呐喊、在绝望中的搏杀,见到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即便把我们撕成碎片,每一片都写满了忠诚”。

让原创红色作品“又红又火”

话剧《向延安》汇集顶尖创作团队。发布会上,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导演奖”、全国戏剧文化奖“金狮导演奖”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将幕后班底一一介绍: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桑琦担任舞美设计,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曲明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王佳迪担任多媒体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胡晓辉担任服装设计,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作曲于力担任作曲。

导演李伯男介绍幕后班底

演员阵容同样星光熠熠,李施嬅、刘智扬、梁田、李传缨、韩秀一、徐开骋、江佳奇、王楠钧等实力演员将共同再现那段热血与泪水交织的青春岁月;体操奥运冠军、演员刘璇也将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献出自己的舞台剧首秀。

《向延安》主演亮相

从文学世界到戏剧舞台,话剧《向延安》将对原著小说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与表达,李伯男介绍,《向延安》将采用双线叙事,“这部作品人物众多,事件时间跨度很长,我们希望找到一种适合剪裁的方式,详略得当,塑造出‘行时当行、止时当止’的舞台叙事结构和诗意表达空间。”

要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演员拧在一起,对李伯男来说是一个挑战,“舞台剧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演出单位,‘东艺出品’意味着组织方有强大的整合统筹能力。希望通过主创团队构筑的当代审美通道,抓住年轻人的心,让他们真正感同身受地穿越历史烟云,感受到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非凡成就背后的历程,和铸就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点点滴滴。”

从跨越半个世纪的上海往事《金家花园》,到历史洪流下的家国史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再到海派谍战主题的青春颂歌《向延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雯表示,东艺的原创制作坚守“又红又火”的价值理念:红,是指符合主流价值观、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火,代表作品质量在商业上也经得起检验。

发布会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解放日报社举行联合出品签约仪式,双方将以“剧院+党媒”深度合作的模式为话剧《向延安》护航。

发布会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解放日报社举行联合出品签约仪式。

延安,对《解放日报》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1941年,《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持续办至1947年。1949年,党中央决定将《解放日报》的报名交给上海。今年5月28日,《解放日报》将迎来在上海创刊75周年。

《向延安》发布会全体主创、嘉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