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科普|用网络游戏“双刃剑”,助青少年快乐成长
东方网2024-04-20 10:26:47

网络游戏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游玩的电子游戏,玩家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游戏机或移动设备参与其中。这些游戏通常具有多人在线竞技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射击游戏等多种类型,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互动、竞技或合作,完成游戏设定的任务或目标。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有趣或刺激,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玩家。青少年通常对新奇的游戏世界和多样的游戏玩法感兴趣,并且将网络游戏作为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作为网络游戏的主要受众之一,青少年对游戏的需求和喜好往往影响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方向。许多游戏开发商针对这一群体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游戏,包括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游戏。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社交和心理发展可产生诸多影响。通过参与网络游戏,他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导致其忽视现实生活和学业,甚至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近10年来,由“游戏成瘾”导致的家庭问题甚至社会事件的报道不绝于耳,屡见报端。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障碍”作为医学诊断纳入医学疾病诊断分类之中。一时间,社会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的讨论甚嚣尘上。部分家长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谈虎色变,对学生和孩子的游戏行为不知所措。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沉迷问题,自2005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未成年网络游戏沉迷的政策和规定,旨在减少儿童青少年的过度网络游戏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本营”,家长是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网络使用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责任人”。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或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行为,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游戏习惯,确保游戏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社交和身心健康。要做到这点,家长应该首先树立自己对网络游戏正确全面的意识。应意识到,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网络游戏市场良莠不齐,有好有坏,游戏产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其次,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有着复杂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正面的利益和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该从不同角度理解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

一款设计良好、积极向上的网络游戏可能青少年带来诸多益处。首先,此类网络游戏可能促进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教育性和智力挑战类游戏常常可以促进认知能力,如问题解决、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其次,社交类的网络游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交交流能力。通过游戏,青少年可以结识新朋友,加强团队合作,学习与他人协作。再次,某些网络游戏类型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战略规划能力。策略类网络游戏可以帮助培养青少年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让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制定长远目标。最后,一些网络游戏还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沙盒类游戏或创意类游戏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地创造和探索。

然而,设计不良的游戏或者过度网络游戏也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问题。首先,网络游戏可能造成沉迷问题和时间浪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家庭和社交生活,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过度的游戏可能造成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的游戏会导致青少年缺乏运动,增加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如近视、颈椎病等。再次,网络游戏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当游戏中存在暴力或成瘾性内容时,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后,一些网络有些还可能造成社交问题。过度依赖网络游戏进行社交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与现实世界的社交能力退化,缺乏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导致孤僻和隔离。

因此,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为了最大限度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好处,同时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家长需要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合理引导和监督青少年的游戏行为,确保他们保持适度游戏、良好的生活平衡,并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处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问题性使用或过度使用问题需要家长根据家庭的模式和孩子的个性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可供参考。

一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游戏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向他们解释游戏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建立明确的规则和限制。家长应与孩子们一起制定明确的游戏时间规定,包括每天或每周可以玩游戏的时长和时间段。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意识,避免过度使用游戏。

三是示范正确的行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己也要遵守游戏时间规定,并且示范出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参加户外活动、阅读书籍、与家人和朋友互动等,让孩子们看到多样的生活选择。

四是提供替代活动。家长应提供多样化的替代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音乐学习等,让孩子在多个领域找到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

五是和青少年设立奖励机制。制定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使用游戏。例如,完成家庭作业或其他任务后,可以将一定的游戏时间作为奖励。

六是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游戏过度使用问题严重,无法通过家长或老师的努力解决,那么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并克服游戏成瘾问题。

总的来说,未成年人家长需客观、全面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引导孩子健康游戏。而处理儿童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过度使用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合理的规则和限制,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引导,给与其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多样化兴趣的机会,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龙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龙江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