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紫藤花下,与谁同坐
上观新闻2024-04-18 18:32:00

人间四月天,忠王府内“蒙茸一架自成林”的文氏紫藤已然成为姑苏城里草本界的“顶流”。

明朝嘉靖十二年,文徵明为老友王献臣绘制了一幅《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就是后来那座“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的拙政园蓝本。末了,他在园内亲手种植了一株紫藤,文徵明可谓拙政园的总设计师,如果说,园林是他在大地上作的画,那么,这株紫藤便是他落在画角的一枚签章,它伴随着拙政园一起出生、成长。后世之人便以“文藤”命名,一个“文”字,不光代表文徵明的姓氏,更象征着一座城市瓜瓞不绝的文脉。央视有一档《国家宝藏》栏目曾点评这架紫藤:“某种程度上说它代表了苏州园林,解释了江南何以称为江南,创造出了关于江南、关于东方美的典范图景。”

四百多年后,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携手游街,他们从忠王府外墙经过,那是年轻时的我的祖父母,祖母在十五岁时,还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女孩儿,就嫁与我祖父,虽是包办婚姻,却甚是投缘,情深爱笃。祖母瞧着王府墙头溢出的紫藤花儿,一串、两串……似流苏蜿蜒而下,当真妙极。她不由止住脚步,那深深浅浅的紫,披垂摇曳,宛如璎珞,不见其始端,亦不见其终极。花枝缭绕,窈窕可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旖旎、浪漫的气息。祖母在白墙乌瓦间一抹温柔亮色下驻足良久,迟迟挪不开步。

祖父甚为宠妻,他在老宅的西花园搭好棚架,移植、扦插,紫藤长势很快,抽枝散叶,一如五代《花经》所述:“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从出落成亭亭玉立到“满架紫藤一院香”。祖父在紫藤下特地打造了一架秋千,祖母坐在凳上,粉兜兜一张团脸还不失稚气,祖父在后面轻轻地推。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以俗世眼光来看,祖母的人生相当圆满,她一生养尊处优、夫君宠爱,子女孝贤,可谓占尽了人间福气。惜乎,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在那场运动中,她不堪惊扰,选择以跳井结束自己的生命。应了弘一法师所说的:“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有的人婚姻不好,但是子女很好;有的人婚姻很好,但他的身体可能不太好”。

一日,祖父信步踱至花园,恰好,又逢紫藤花开,它们慵懒散乱地趴在藤架上,那明媚的紫气亮得刺眼,藤架下的秋千饱受雨打风吹,因无人修缮,坐板缺损,锈迹斑斑。祖父忆及老妻,潸然落下泪,当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世上从来不乏深情男女,惜乎,“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深情大多伴随着遗憾,他锁上院门,余生不再涉足西院半步。

20世纪90年代,北方的表兄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本地工作,暂栖身我家,他经常带女友来家玩。他和女友是大学同窗,姑娘出身书香门第,一头长发披肩,笑起来眉眼弯弯,容貌虽不甚出众,骨子里却透着知性温婉。在紫藤花如瀑盛开的仲春,“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满院紫藤花开得灿若烟霞、开到难管难收,爆发出紫色云团,气势磅礴。

表兄找来工具,敲敲打打,花了两个半天的工夫,总算将狼藉不堪的秋千架修葺一新。姑娘端坐在秋千凳上,表兄在后面轻轻地推,“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如当年我的祖父母。这对小情侣,亦曾携手同坐紫藤架下,耳鬓厮磨之际,浑如藤花与藤架互相依偎,连空气中都缭绕着甜蜜、浪漫的唯美气息,“坐卧其下,浑可忘世”,古人诚不欺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故事的开头总是极具温柔,故事的结尾却往往配不上开头。表兄的上司相中了这位英俊多才、前途无量的青年,他的千金更是对表兄一眼万年,权衡利弊再三,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紫藤架下,表兄提出了分手,我至今仍记得她踉跄出门之前,那双欲语还休的盈盈泪目。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火爆,忠王府预约每每爆满,我改去留园,“小蓬莱”上有一架两百多年的紫藤,此时,紫藤已然从沉睡中醒来,我行走于烟水明阔、葳蕤如浪的桥间花下,看紫穗悬垂,累累灼灼,与池水相映,繁丽之姿,蓬然灿然。随着一声水磨昆腔“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惊梦》登场上演,我对戏曲类原本无感,扮演杜丽娘和丫鬟春香的两名年轻演员,生得十分标志,于是,耐着性子听着这出折子戏。曲终,《牡丹亭》的故事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倒是配得上那极具温柔的开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铁打的紫藤花,岁岁相似;流水的人间世,年年不同。

我见花时,花亦见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