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活动】快来围观!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等你来
上海普陀2024-04-18 11:13:26

图片

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主办,上海泽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城市创艺空间承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协办的《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于2024年4月18日-5月11日在普陀区文化馆1楼城市创艺空间展出。

艺术融合展混合媒介与AI超感界艺术融合展混合媒介界感超AI

前言

AI超感界

探索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的艺术融合

于蒙群+AI/文

时下的当代艺术领域,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介入正在引发一场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双重革命。围绕AI与艺术之间的技术伦理、图像版权、创作身份等问题的论争持续至今。为回应上述问题,探索人与AI在艺术领域的合作模式,邀请15位艺术家带来不同形式、不同媒介、不同AI介入程度的作品,于《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上集中呈现,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对话性展示,更是对艺术边界的一次探索性拓展。

“AI超感界”(AI Super Sensation Realm)一词,指涉的是超越传统感官经验的艺术体验。这种体验通过混合媒介——结合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算法模型等得以实现,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部分艺术家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为创作提供素材、灵感,更超前的艺术家自己训练AI大语言模型,并将其视为创作的合作者、甚至试图赋予其独立的艺术家身份。

本次展览中所呈现的艺术作品可将其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算法绘画”,艺术家使用数字技术与AI算法,重新建构绘画的逻辑,将艺术家的思维与计算机的运算功能、AI的强大算力结合起来,在人机互动中实现视觉上的创新,更开启了对绘画本体的革命。第二单元为“灵境场域”,艺术家通过影像、装置等媒介试图回应钱学森关于虚拟现实的创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概念首次传入中国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其翻译为“灵境”,其目的在于用中国语言风格表达能够有助于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自信。“灵”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认为艺术品的复制品消解了原作艺术品的“灵韵(Aura)”。这种灵韵是什么呢?是只有原作能提供的在场感与生命体验,艺术品在过去的200多年经历过机械复制、数字复制与人工智能衍生三个阶段。人工智能衍生的不是艺术的表象,而是希望去模仿艺术创作的逻辑,生成对抗模型(GAN)、流模型(Flow based Model)、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等人工智能训练算法本质上都是从不同角度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因此,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可能具有产生灵韵的潜质,这些作品也挑战了艺术的“原创性”概念,提出了机器和人类如何共同创作的新议题。展览的第三单元为“声光交互”,互动性的引入,更是将观众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参与创作者。利用AI传感器和实时数据流,观众的动作和声音可以即时影响作品的展现形态,实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参与模式。这样的交互不仅丰富了艺术表达的维度,也使得作品本身成为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

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工具的变革,更是观念的刷新。艺术家们借助AI进行创作,打破了物理和心理的束缚,探索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在人机协作的过程中,人类艺术家的角色将如何转变?艺术的本质是否因AI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整体而言,《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是对当下及未来艺术生态的深刻反思与展望。它不仅展现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也预示了这一趋势将持续影响着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新时代。

参展作品(部分)

图片

九龙壁系列

陈汉

布面丙烯

2023

图片

蓝藻系列

胡婧璇

综合材料

2022

图片

春风十里

蒋乃骏

亚麻布、宣纸、丙烯、油彩

2023

图片

万象丛生

刘宸

综合材料

2020

图片

神笔马良计划

卜天

数字影像

2021

图片

抽象NO.13

司建伟

布面亚克力

2023

图片

葳蕤23-02

帅鹰

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2023

图片

赞美机制

孙跃峰

电机编码器滑轨

2024

图片

无题#1

陶轶

布面丙烯

2015

图片

如果可以,你会听见什么

徐今今

AI音响装置、塑料袋、马达、

汤力水、紫外线灯、扬声器等

2024

图片

离心力

徐子薇

亚克力光学透镜、彩色柔性灯带

2018

图片

张超

不锈钢

2018

图片

蓝点流

张琪伟

Machine Learning Art Disco Diffusion 1080P数字影像

2022

图片

公元

AI张超

数字影像

2022

展览信息

学术主持 刘旭光

策展人 于蒙群

展览助理 李陆威、段其昂

参展艺术家(以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汉、胡婧璇、郝方圆、蒋乃骏、刘宸、卜天、司建伟、帅鹰、孙跃峰、陶轶、徐今今、徐子薇、张超、张琪伟、AI张超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18日-5月11日 9:00-17:30

学术论坛

2024年4月21日 15:00

展览地点

普陀区文化馆1F 城市创艺空间

(兰溪路138号)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