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职场新舞台 | 游戏素养引导师:“用魔法打败魔法”
新民网2024-04-06 09:45:18

图说:游戏素养计划“用魔法打败魔法”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朱荣磊是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驻浦东12355平台的一名青少年社工。18年的社工生涯中,如何摆脱对电子产品依赖的成为家长求助最多的问题。

妙趣横生的网络世界,让很多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了“被游戏玩”的那个人。如果可以让孩子转变下身份,从玩游戏的那个人,变成设计制作游戏的那个人,从虚拟世界的组队厮杀回归现实游戏的团队合作,会不会对这一切有所改变?经过培训,带着一份“游戏素养计划”,朱荣磊开始走进学校展开了全新的尝试。

而在上海,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社工加入了这项计划。从2021年起,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和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游戏素养计划”,已培训超过150位青少年社工成为“游戏素养引导师”,走入社区和学校,带领中小学生在游戏共创工坊中认清游戏的本质,引导青少年把游戏中的兴趣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用游戏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第一次“征服”网游少年,朱荣磊和他的社工伙伴们用的是一场对决。一些孩子说,打游戏图的就是爽快,不需要提前制定策略,打着打着自然会有经验,没想到,很快他们就被社工们的“村边的小孩”队打败。朱荣磊笑言,这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让孩子们知道,掌握策略,团队协作,才是游戏中蕴藏的宝藏。

你想过一家游戏公司会有多少个岗位吗?做游戏主播,只要看着屏幕随口解说就够了吗?在游戏共创工坊,朱荣磊会把问题抛给同学们去思考。一个名为《游戏英雄物语》的工具箱,则让同学们体验设计一款游戏的乐趣——工具箱涵盖1张地图、5个任务、3个工种(策划人、美术师)和30种超能力,参与者的任务是根据这些材料,分工协作,制作出一套桌游。

“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防骗”“环境保护”“中国红”……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不同关卡,去打败“大Boss”,同学们的创意,总是让人惊喜。用朱荣磊的话说,每次近2小时的课堂上,看见大家的眼睛“始终都是亮的”。在一款名为“反诈精英”的游戏中,大家借用“狼人杀”的游戏规则,设计了“诈骗犯”“警察”“银行经理”等角色,只有时刻提高警惕,方能一次次闯关成功。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也准备将青少年的创意变为现实,这款桌游已进入研发阶段,不久即将正式发布。

“设计出一款好的游戏,需要确定目标、建立规则、及时反馈、共同参与,这是一种游戏思维。”朱荣磊说,他理解的“游戏素养”,一方面是让青少年体验线下相聚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青少年可以将这样的“游戏思维”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来。通过多次参与游戏素养引导活动,一些内向的学生从起初的无法交流,到与同辈群体产生思维碰撞;一些学生对某些学科学习不感兴趣。开始尝试将学习视作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确定一个阶段性小目标,发现自己取得进步的时候,给自己一项奖励,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来打卡,把生活变得有趣,且有意义。

在游戏中发现真实自我

“培养游戏素养,并不是说让孩子们不要玩游戏,而是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正向效应。比如,工作学习之余适度打一会游戏,控制好时间,让自己获得放松,有更好的状态;比如,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喜爱的游戏设计衍生品,做AI动画,这都是非常好的体验。”牵头组织了十几场线下活动后,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普陀工作站青少年事务社工胥亮感叹。

图说:胥亮在组织线下活动

胥亮坦言,工作之初,他遇到过一个服务对象。男孩每天不愿出门,躲在屋里打游戏,他不知如何开口,只能坐在一边,陪着他打了两个小时游戏。遇到这样的孩子,寻找话题,寻找突破口,确实很难。如今,现在的游戏创作工坊,给了社工们更多机会,去发现孩子,也让孩子们发现自己。“以前青少年们想着是自己如何去玩这个游戏,现在要想的是如何让别人来玩这个游戏。例如,我让青少年们去考虑如何让自己设计的这个游戏实现盈利,那他们就会去倒推,自己为什么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去充钱,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是什么给了他们动力一直玩下去?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能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胥亮说,在原创游戏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特长也一点点展示在同伴面前,有人逻辑能力很强,有人擅长美工,有人是天生团队领导者。“你以为小学生还很稚嫩,但是他们设计游戏时会关注核污染等真实问题;中学生在设计关卡时,也会告诉你校园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有些秘密,有些对校园暴力的恐惧和担忧,平时和他聊,并不一定能告诉你。”胥亮说,在一次次的游戏素养培养过程中,青少年也在不断挖掘自我、了解自我,变得主动而积极。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