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原来,上海县是这样设置而来的……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2024-04-16 08:59:36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上海县的设立》……

朗读人:薛南平原闵行广播电视台播音员

宋代从沿海上海浦形成的“上海务”,再变成贸易中心的上海镇。镇治设在原来的上海务机构的衙署内,即今小东门外老太平弄的北面,外咸瓜街上,朝廷派镇将驻守。正是上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人口繁衍、经济和贸易兴旺发达的结果。一个小镇,显然已经不能容纳上海港市本身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和活力了。

现在有必要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海县治的过程: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请朝廷,割本郡昆山县南境、嘉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之地,设立华亭县,县治设于今松江区老县城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第一个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建置的开始。

五代时期,华亭县属于吴越国。直到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又析昆山县东五乡置嘉定县,县治设于今嘉定镇。至此,上海地区实际上有华亭、嘉定两个县治,华亭县与嘉定县的辖境以当时的松江(即吴淞江)为界,松江以南为华亭,松江以北为嘉定。当时的版图应该是华亭县全境都在今上海市范围内,嘉定县一部分在今上海市范围内,另一部分则在今江苏苏州昆山市。华亭县在宋代辖有集贤、华亭、修竹、胥浦、风泾、新江、北亭、海隅、高昌、长人、白沙、仙山、云间等13个乡。

到元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上海地方行政建置有较大变化,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同时置崇明州。县在唐代是府州以下的行政区划。唐代的县按照人口户数分八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华亭县在吴郡下属的七个县中,排在最末。其他几县等级是:吴县、长洲、嘉兴、昆山属望,常熟、海盐属紧。唐开元、天宝年间,云间地区已有华亭、青龙二镇及22乡。当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云间户数已经超过10000户。唐制6000户为上县,所以华亭县定为上县。

明弘治年间上海县全境图

唐代华亭县设县令一人,为一县最高长官,品级为六至七品,掌劝课农桑,征督赋税,编造户籍,审理狱讼,分派差役。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各1人。县丞是县令的副职;主簿掌检查文书簿籍的违制、失误,并加以纠正。县尉分判众曹,催征课税,追捕盗贼。县尉下置司户、司法两司,司户佐掌田、户、赋役,司法佐掌刑法。此外,设经学博士、助教各1人,掌教育。

五代时期,钱锡建立吴越国,华亭县成为吴越国的一部分。所以上海也留下了吴越国兴修水利的事迹。到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王钱傲(钱锡孙)献出所占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宋代县的建置基本沿袭唐代和五代旧制,县衙门官吏的设置多沿旧例,只不过宋代将县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4000户以上称“望县”,华亭在北宋时已有9万多户,当然仍属望县无疑。

上海镇建立后的宋元之际,上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因素,首先是唐代开始的“坊市制”的动摇,骤然增多的商业网络与商业机构,以及塌房、垛场、会子务、簿记、珠算等业务的出现,反映出商业复杂化的趋势。因此,有人将此称为宋代的“城市革命”,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市廛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上海务的设立,特别是上海市舶提举分司,在董楷在任期间,治所在市舶分司(即后来的上海县衙)周围,建拱辰坊、益庆桥、受福亭、回澜桥、文昌坊等,奠定了上海镇建设的基础。政和三年(1113年),鉴于华亭县内外航运贸易活动频繁,专设市舶分司,掌管本县船舶贸易之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南宋最后一位提举上海市舶分司使、兼领上海镇监以上海镇归附元朝,元朝廷授予金牌千户衔,兼领镇守上海总管府总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廷下令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改松江府,领华亭县。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统辖华亭县的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地大民众难治”为由,奏请元中央政府分设上海县。翌年即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中央政府批准,划出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两岸的长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乡二十六保设立上海县。

关于上海元代置县的具体日期,也是诸说纷纭。明弘治《上海志》记:“至元壬辰(1292年)春立县。”赵孟頫《上海县修学记》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始升县。”《元史·地理志》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上海县。”许多方志旧籍,对上海置县年份,都有不同的记载。实际的情形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主簿郗将仕首先到任视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上海县第一任县尹周汝楫到任。上海县署起初设在上海镇榷货场,地方稍嫌狭小,大德二年(1298年)上海市舶司归于庆元,翌年,上海县署乃迁至市舶司旧舍。大德七年(1303年),鉴于县署在上年被海潮冲毁,经县达鲁花赤雅哈雅忠显提议,县尹、县丞等众官绅捐金重修,县署修葺一新。“达鲁花赤”,是蒙古语daruqachi的音译,意为镇守者,长官。新的上海县衙署,尽管县太爷,即县尹姗姗来迟,要认真地算起来还是应该以朝廷批准、有官员上任办事算起,至于县太爷什么时候到,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图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县全境图

作者:仲富兰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