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首站重庆,为何去这里?
上观新闻2024-04-14 19:22:00

今起,德国总理朔尔茨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朔尔茨此行首站抵达重庆,在重庆,他的第一个参观点是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朔尔茨参观了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多款氢动力产品以及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他饶有兴趣地现场体验了氢动力模块装配这一环节。

博世布局电气化战略的重要基地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与庆铃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

作为博世布局电气化战略的重要基地,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于2023年11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内,于2021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集氢动力产品研发测试、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为一体,配备博世最大的甲类燃料电池(总成)研发中心。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未来选项,前景广阔。近年来,重庆立足氢能资源与汽车产业优势,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蓄力培育新产业增长点;同时积极布局制氢、加氢设施,持续拓展氢能应用,与四川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九龙坡区作为“成渝氢走廊”起点之一,汇聚各方力量,聚力打造了“西部氢谷”。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西部氢谷”示范项目由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实施,推动建设国家级氢能商用车生产基地、国家级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基地。

“西部氢谷”集氢能科技园、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基地“三位一体”,主攻燃料电池发动机、配套零部件及动力总成、商用车应用三大技术领域,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整体跃升。

氢动力系统被誉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目前,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先后实现75千瓦到190千瓦的氢动力模块量产应用,300千瓦的产品年内有望小批量生产,其氢动力总成产品出货量达1000多台,位居国内前列。

截至2023年底,重庆已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6辆。根据“成渝氢走廊”发展规划,两地2025年前将累计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资料图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为何选择中国,选择重庆?

据中新社2023年12月20日报道,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浩栋称,重庆是中国西南的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备多个国家级的物流中心,这为氢能源商用车的运营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重庆也具有丰厚的氢气资源,优质优价的氢气是氢能源商用车实现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据《经济日报》2月5日报道,在1月29日举行第九届博世智能出行创新体验日上,博世中国新任总裁徐大全表示,博世完全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对博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比重不断提升,2020年开始,中国成为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如今,在成渝高速廊道上,每天都有上百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疾驰,在这背后,正上演着一场氢能源开发应用带来的降碳新场景。而在这些新场景中,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的身影,一直都在。

众多德国企业落户重庆

其实,在重庆的很多发展、建设中,都有德国企业的身影。截至2024年2月,德国累计在渝设立84家外资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

比如,2024年2月1日正式签约落户永川综保区的德国利勃海尔集团齿轮加工技术有限公司。德国利勃海尔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机械制造装备行业的世界龙头,在全球成立了150余家公司。该基地落户永川将在原有的高端数控机床进口核心零部件和国产零部件组装基础上增加保税研发、保税检测维修、保税加工及产品销售的全链条业态,为永川区推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再比如,德国克诺尔集团。2024年1月12日,德国克诺尔集团位于铜梁高新区的轨道系统生产基地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均产值将超亿元。

克诺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轨道和商用车制动、空调、门等子系统制造商。作为一家拥有118年历史的德国企业,克诺尔30多年来深度参与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在重庆市场,克诺尔集团为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和二期、5号线、10号线、环线、18号线,市郊铁路璧铜线、江跳线,城市快线27号线以及铜梁脚轮导轨项目提供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和车门系统的产品和服务。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