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电动化时代,汽车运动文化走向何方?
上海嘉定2024-04-13 12:25:38

今天(4月12日)下午,“2024中国汽车论坛之汽车运动文化专场”在嘉定举办。企业高管、行业专家、资深车手等汽车运动文化领域资深人士齐聚一堂,就汽车运动文化的政策环境、产业现状、模式创新、市场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运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汽车文化软实力,助推汽车强国建设的进程。

“培育本土汽车文化”

“其实在136年前汽车出现的那一天,我们就拥有了汽车文化。没有一个汽车强国可以不依赖汽车文化而独立发展。”论坛上,同济大学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启明分享了关于“探索新时代的汽车运动文化”的有关思考。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转型期和发展期。“从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创新到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这些变革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虽然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不过,姚启明认为,中国在传播汽车文化和科普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普及汽车知识,培育本土汽车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公众对汽车知识和技术安全的认知,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姚启明

姚启明被誉为“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是国际汽联许可的全球仅有的12位赛道设计师中的唯一亚洲代表,也是赛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赛道设计师,20年来创造了30余次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赛道设计师,我也在以汽车运动为基石,身体力行地培育汽车文化,传播汽车文化,让自己设计的200多条赛道成为遍布祖国大地的一个个图腾,让融合了地域特色的汽车文化能够扎根发芽。”姚启明呼吁现场业内人士,一同畅想汽车的明天,共同谱写属于中国本土的汽车运动。

凭借与生俱来的“运动”基因,保时捷助力中国赛车运动二十载,在汽车运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计划向品牌用户在赛道培训的基础上提供赛车执照培训,让每一位热爱汽车运动的客户可以跟随保时捷赛车运动所设置的项目和平台,从迈入保时捷体验中心,到一步一步去挑战更高级别的赛事,让汽车运动渗透和普及更多人。”保时捷亚太赛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单一品牌赛事高级经理齐博雅说。

齐博雅

“期待更加多元化的电动汽车文化”

“此次论坛旨在以多元化视角探讨以赛事为核心的中国汽车运动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特别是探讨电动化时代,中国及全球汽车运动的机会和挑战,携手促进汽车运动文化及汽车运动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讲话中提到。

付炳锋

论坛中,电动化时代和汽车运动文化,这两个词汇频繁地被联系在一起。电动化是汽车制造业的新篇章,也是新技术实践的集成。国际汽车联合会荣誉副主席万和平在专题分享中提到,完整地看所有的电动车赛事,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赛事呈现性能评价和驾驶乐趣。同时,他也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赛事渐入佳境。

万和平(视频出席)

万和平认为,中国应该顺应电动化时代的深刻变化,期待更加多元化的电动汽车文化。“电动汽车文化可以与青山绿水的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关注低碳排放和废物处置,倡导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与道路安全和可持续交通结合起来,培养公众良好驾驶习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万和平还建议,电动汽车文化要加强驾驶乐趣,与文旅结合,积极参与新农村振兴计划,弘扬中国历史文化,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下个月,2024ABB国际汽联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上海站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这是FE电动方程式时隔五年重返中国,也是该项赛事首次登陆上海。

以中国车队身份参赛的ERT Formula E车队将迎来本土作战,车队领队许家泰也出现在此次论坛上。他表示,希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取得好成绩,也期待与家乡一起推动国内的电动汽车比赛,“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新型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市场,并在汽车工业电气化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说电动赛车运动的发展拥有非常强大的基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拥有自己的电动汽车系列赛。”

许家泰

据悉,作为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地,嘉定通过F1赛事的资源整合,聚焦嘉定的汽车产业历史变迁、赛车运动、汽车文博、汽车文旅、汽车生活等重点领域,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办节模式,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了15届上海汽车文化节,全力提升上海汽车文化节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讲好嘉定汽车文化故事,打造城市名片。“2024中国汽车论坛之汽车运动文化专场”是2024上海汽车文化节的官方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作为连续第5年在嘉定区举办的汽车行业顶级盛会“2024中国汽车论坛”的先导亮相,有力助推汽车运动文化的渗透和普及。

资料图

嘉定区副区长汤东英出席论坛。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