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美食】口水直流~ 鲜掉眉毛~
上海长宁2024-04-12 15:32:41

春到人间草木知

春天,不仅有美景

还有不能错过的时令美味

树上花、枝上芽、林间笋

每年都会在春天准时占领我们的餐桌

蒸煮、凉拌、慢炖、煎炒……

每一种食材经过五花八门的做法

被端上饭桌

令人垂涎欲滴

跟着小编

去解锁春天的味道

“吃”春天,可以蒸着吃

每年的四月中下旬,是属于槐花的季节。槐花味淡而清香,可做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槐花炒鸡蛋、槐花粥。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陕西的地方小吃槐花麦饭。

要做出上好的槐花麦饭,首先要选含苞欲放的槐花苞,将裹好面粉的槐花摊在蒸笼里小火慢蒸。

槐花麦饭蒸好后,口味清淡的人就能直接吃了。若想口感更丰富一点,便在蒸好的槐花麦饭基础上加入蒜泥、辣椒、酱醋等佐料,最后浇上一勺滚烫热油,拌而食之。

和槐花吃法类似的还有榆钱。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外形薄圆,比较像古代的钱币而得名。榆钱吃起来绵软微甜,又有“余钱”的谐音,是非常讨口彩的春季美食。

榆钱窝窝是山西、河北知名的地方小吃。把洗干净的榆钱掺入面中,揉面的同时,调蒜汁、泼辣子,起锅蒸上三十分钟后,带着丝丝清香的榆钱窝窝就出锅了。

榆钱的采摘期很短,口味最佳的采摘期只有几天。它还可以包饺子、包子、煮粥、烙煎饼……吃法很多。

“吃”春天,可以拌着吃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芽是“季节限定”的食材,一年之中,能品尝它的时间非常短暂,谷雨节气之前,第一茬椿芽最为香嫩。

最简单的食用方式,莫过于香椿拌豆腐,春芽青嫩,豆腐细腻,正是春天的味道。

此外,香椿和鸡蛋也是一对黄金搭档,椿色翠绿,蛋块金黄,蛋香能中和香椿的刺激气味。

北京有“炸香椿鱼儿”,用面粉、鸡蛋调糊,香椿嫩芽裹好面糊入油,炸上色,犹如一条条金色小鱼,外酥里嫩,满口生香。山东乐陵一带,会把香椿切碎再晒干保存,食用前用水泡开,拌上热乎的面条,顿时香气四溢。

△香椿炒鸡蛋

提示:新鲜香椿中含有较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因此不能大量食用。用它做菜前,需先用开水焯烫。

“吃”春天,可以炖着吃

通俗来讲,开春挖的笋都可以叫春笋。雷笋是春笋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春天的雷笋壳薄肉肥,只剥下表面一层皮,即可大快朵颐,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浙江临安天目雷笋和安吉惊雷笋。

起源于徽州的腌笃鲜几乎成了春笋的名片。“腌”指腌制的咸肉,“鲜”则是新鲜的春笋,“笃”在吴语里是小火慢炖的意思,再搭配一块贴肥膘的猪肉,让日子过得鲜美丰润。

在江南一带,油焖是春笋常见的烹饪方式。将春笋放入锅中翻炒除去涩味,再下入酱油和白糖,炒到浓稠的汤汁包裹住每一块笋片时方可出锅。在很多人眼里,油光发亮的笋和肉一样好吃。

“吃”春天,可以煎着吃

春天吃韭菜这件事,很早就埋在了中国人的心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春韭当属许多人的心头好。

韭菜做馅不止出现在韭菜合子、猪肉韭菜饺子等北方面食中。

在广东潮汕,韭菜粿依然是重大节令祭祖的必备品之一。细细切碎的韭菜被包入剔透的粿皮内,蒸好后外皮晶莹透亮,锁住了食材的滋味。如果再入锅油煎,粿皮焦黄,香气更加浓郁。

“粿”是潮汕一种极为特别的吃食,当地人把凡是用黏米粉、糯米粉等加工而成的食品都称为“粿”。它不仅仅是祭祀里的主角,更融入了潮汕人的日常。一壶茶,几块粿品,就是最具潮汕特色的下午茶。

“吃”春天,可以做皮吃

食过青团,方知早春之味。青团虽在上海扬名,却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共享的时令之味。

每到清明时节,江南的艾草野蛮生长,清香四溢。人们将其收割、洗净、焯水、沥干、煮沸、加碱粉、过冷水……去掉艾草苦味,制成青汁。

‍制作青团时,米粉和青汁在上百次锤击下慢慢融合,青色逐渐显现。混合成团后包裹进红糖或豆沙、黑芝麻、咸蛋黄、肉松等不同馅料,香气浓郁,色泽诱人。青团在各地有不同叫法,在浙江杭州叫作清明团子,温州叫清明饼,金华、衢州一带叫清明粿。江南游子无论走到哪,只要一看到青团,乡愁就被勾出来了。

“吃”春天,可以做馅吃

云南被称为“世界花园”,以花入馔,是云南人骨子里的浪漫。这里拥有1000种以上的花卉植物品种,食用鲜花种类超过700种。菊花、石榴花、棠梨花、苦刺花、玫瑰花、芭蕉花、茉莉花、油菜花、马桑花等,都是经常入菜的鲜花。

说到云南人“吃花”,就不得不提鲜花饼了,其馅料是玫瑰花瓣或茉莉花瓣,饼皮刷了蛋液,有种淡淡的牛油味。

云南人连最喜欢嗦的过桥米线,也不忘“以花增味”。蒙自的菊花过桥米线,最关键的是不能缺少新鲜的菊花。

鲜花配鸡蛋是很有云南特色的美味,比如茉莉花炒鸡蛋、金雀花摊鸡蛋、白花鸡蛋汤、棕包蒸蛋羹等。若是想要菜肴的口感和滋味更加丰富,选择瘦肉、五花肉、腊肉以及腊肠来与鲜花相配,肉香、脂香与花的清香交融,绝对下饭。

△金雀花煎蛋

很多人难忘春天这一口鲜味

不仅因为它是“限定美食”

更是怀念那一口妈妈做的专属味道

还承载着有关家乡的独特记忆


选稿:颉廉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