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欧机构间这个报告首次互认,新能源车光伏等企业出海别焦虑,上海办更快……
上观新闻2024-04-11 06:27:00

我国是光伏产业大国,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然而,甩欧美几条街的光伏出口企业,却很可能因一道绿色贸易壁垒——EPD(环境产品声明)报告而焦虑。该报告由欧洲机构出具,审核期动辄6个月。但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国内首家与国际EPD组织实现互认的运营机构已在上海诞生——新近成立的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EPD促进中心),已与EPD意大利完成互认签约,上海思源电器、江苏正信光电、江苏贝尔地板成为首批获互认报告的中国企业。这意味着,正常情况下,中国出海企业的EPD审核用时将缩短至约1个月,将极大助力我国能源、建筑、电子电器等产品加速站稳欧美市场。

EPD是国际公认的产品环境绩效披露方式,主要披露某一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分销、消费及最终的废弃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目前,EPD认证可应对欧美各种碳足迹要求。如美国加州政府2017年签署的《清洁加州》法案,规定自2019年起,承包商须在施工期前提交EPD;瑞典住建部要求自2022年1月起,瑞典市场上所有建材都需开展EPD声明,否则无法进入市场。另外,一些国际巨头也更新了供应链管理要求,要求其供应商必须具备EPD证书。此次首获互认报告的江苏正信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参与海外招投标过程中,EPD往往是硬性门槛,且只认可EPD意大利等少数几家欧洲机构所出具的EPD报告,因审核的复杂度和专业性,周期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以上,有时会使企业错失招投标机会。

为解决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大量制造企业出口痛点,上海市能效中心积极促成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与EPD意大利实现互认。据介绍,EPD意大利在欧美有着权威口碑,其出具的报告被广泛认可,尤以能源、建筑、电子电器领域见长。而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也以其专业高效能力,获EPD意大利认可,可帮助EPD意大利承接更多中国需求,方便中国企业在国内高效完成相关审核。据悉,由EPD意大利出具的目前仍在有效期内的报告共509份,其中67%来自欧洲本土,中国需求位居第二,占比16%。

另悉,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目前的“悬顶之剑”还在于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和欧洲新的电池法案。其中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水泥、钢铁、电力、铝、化肥等成为首批被纳入的行业,每年需提交进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而欧洲新的电池法案则明确,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并提出许多细化要求,包括提高电池正极金属中的再生金属比例等。在此背景下,EPD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和重要参考指标,实现中欧间审核机构报告互认显得更为重要。

必维国际检验、DEKRA德凯中国、 钛和认证 (上海)等8家审核机构正式入驻EPD促进中心(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

上海市能效中心透露,目前在EPD互认基础上,上海已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产品等8份PCR(产品种类规则)标准,还有约40份标准争取年内出台,以惠及国内更多制造业。上海与挪威EPD等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机构的互认进程也在积极推进中。近期,还有近10家企业即将拿到EPD互认报告,企业来自长三角及河南、河北地区,涉及年出口欧美订单金额约50亿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