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喜欢啥样的农家乐?”00后茫然:啥农家乐?你说的是乡村民宿吧?
上观新闻2024-04-10 21:12:00

“你喜欢什么样的农家乐?”面对记者的问题,“00后”小伙曹博文有些发愣,农家土菜、散养的竹林走地鸡、身着大花袄子的服务生和长辈们钟爱的棋牌室……他迅速撇开脑海中浮现的这些刻板印象,试探问道:“啥农家乐?你说的是乡村民宿吧?”

诚然,对千禧一代来说,发祥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家乐”是宛如“诺基亚”般的存在,他们大多只在年幼时被爸妈带着去过,印象不深,体验感少,更谈不上“喜好”。

而伴随着这代人的成长,农家乐本身也经历着市场的沉浮与变化,有些从风靡走向沉寂,逐渐被时代淘汰;有些则换了“壳子”,靠着“精品乡村民宿”的新招牌赶上新一波市场风潮。

开设在山野间的乡村民宿

那这些宛如“升级版农家乐”的乡村民宿,究竟能不能抓住这代年轻人的心?记者与几位年轻人聊了聊。

首先解答年轻人为什么愿意选择乡村民宿。

乡村独有自然风光与“疗愈力”是一方面。23岁的上海小伙张译能是一名金融从业者,他的爱好是在节假日“打卡”藏在江浙沪各个山野乡村的精品民宿。他告诉记者,即便有时要坐很久的车、绕过蜿蜒曲折的山路才能抵达开设在古村落里的民宿,但每当躺在民宿房间床上,透过巨大落地窗与周边万亩竹海云霭相对望,听着耳畔溪水潺潺时,他都会感到平静松弛且舒心。“在城市里待久了,反而会更向往自然。在乡野中,高强度工作的疲惫感会瞬间消散。”

在24岁的姑娘杨天晴看来,区别于酒店,体量相对小的民宿在选址上更为灵活,因此往往能占得更好的风光景致,而在整体设计、空间动向也更具可塑性。比如,有些民宿建在山顶、湖心、甚至是稻田中央。又如,尽管有的民宿只有不到十间客房,但对每个房间都因景制宜进行了不同风格的设计。

被竹海环绕的乡村民宿

“屋顶是星空房,沿湖的客房可通向无边泳池,靠竹林的客房设有露台,伸手就能摸到竹叶上的露珠。民宿的房型也相对多样,当结伴出行时,家庭房和小型别墅就能满足朋友们聚在一起的需求。比起统一装修风格的酒店,民宿提供了感受乡村更多维度的可能性。”杨天晴说。

乡村民宿内部风格多样的装修

尽管年轻人都是冲着乡村的“自然朴素原生态”而来,但他们对乡村民宿的期待却似乎截然相反。

95后姑娘陈心怡对乡村民宿的要求甚至达到了星级酒店的标准。她告诉记者,选择民宿时,她会首选内设有地暖、加湿器、冰箱、智能马桶、浴缸的选项。同时,洗护用品的品牌、床品舒适度、早餐的丰富度、公共区域是否有咖啡店、酒廊等细节也同样重要。“居住体验的舒适度是首位的,毕竟是来乡村度假而非吃苦、体验生活。”

风景秀丽的乡村民宿

“住得好”仍不够,在天然缺少娱乐元素的乡村,如何“玩得起来”,是留住年轻人的关键。在这方面,不少受访者都提到了乡村民宿周边配套的丰富度。“即便民宿外的景致再好,但在没有‘夜生活’的乡村,待久了也会觉得无聊。农家乐,关键还得‘乐’起来。”杨天晴说。

事实上,伴随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上海乃至长三角的不少乡村都开始文旅产业的“链式”发展,用更丰富的业态吸引年轻人的到来。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安徽省碧山村是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碧山村的开发在保留传统徽派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嵌入新潮元素,逐步形成精品民宿、咖啡店、书店、艺术展馆、小酒吧等连贯业态。又如,上海奉贤吴房村的民宿群附近,还有咖啡店、西餐厅、动物农场、草莓采摘等项目,满足年轻人在休憩之余有所玩乐的需求。

宁波东钱湖利民村周边的民宿及咖啡店

碧山村的碧山书局

吴房村民宿群里开设的咖啡店

而对于没有“附近”可挖掘、主打“避世感”的乡村民宿而言,深挖新潮独特的体验项目显得更为重要。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形如“棋牌、摸鸡蛋、拔萝卜、挖红薯”等传统农家乐能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已不太能派上用场。26岁的上海白领王秋,钟爱一家开设在崇明的自助式农场民宿。据她介绍,民宿提供的休闲活动包括冥想瑜伽屋、篝火屋、独木舟探岛、窑炉烤面包、香樟枝鸟巢制作、木工坊等。“这些活动都比较新奇,符合年轻人爱好,同时也契合乡村风情。”

曹博文坦言,对于他与同龄人而言,因从小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乡村的概念是相对模糊的,这会造成“希望从乡村民宿中感受乡野,却不知道应该怎么与乡村产生亲近和连接。”曾有一次乡村民宿体验让他印象深刻,房东带着他去民宿后面的树林里抓昆虫,傍晚去田园里采摘蔬菜,用灶头做饭,晚上便在稻田里支起八仙桌,伴着月光吃饭。“丰富的活动真切地加深了我对乡村的感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