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请回答2004丨陈迪:用相机记录F1中国站的精彩与幕后
上海嘉定2024-04-07 15:17:02

编者按:每一次轮转都是对勇气的歌颂,每一声发动机的轰鸣都是对挑战的呼唤。今年4月19日,F1中国站比赛阔别5年后将在上赛场再次启幕,从2004年揭开中国站序幕到2019年举办F1史上第一千站比赛,这条“上”字形赛道见证着F1赛事与万千车迷以及嘉定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今年是F1进入中国20周年,即日起,嘉融媒推出“请回答2004”系列报道,聚焦与F1相关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讲述,重回那些年风驰电掣的比赛现场,感受速度与激情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

图片

图片

人物档案

嘉视频JCMC
,赞67

陈迪,国家一级摄影师(高级技师)、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体育摄影分会会长、上海久事体育赛事公司官方摄影师、影像主管。擅长竞技体育及大型赛事摄影,举办过12次个人影展,代表作《奔牛出栅》等作品,被中华艺术宫永久收藏。

2007-2024年间,陈迪先后参与了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WEC世界汽车耐力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多项全球顶级赛事的组织策划、市场推广及赛事图片拍摄、图片管理工作,建立了各项赛事的官方图片中心,17年间,参与拍摄报道了百余场大型赛事。

图片

第一次快门按下去

照片里是一条空赛道

图片

“2004年第一次有F1中国站比赛,当时的照片基本都是国外专业体育摄影师来拍摄的,因为很多中国摄影师还没接触过这种高速比赛摄影。”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新闻中心,陈迪望着窗外的赛场回忆道。

不同于其他的体育比赛,F1官方对于摄影师的资质有着严格的限制,为了能够留下F1在中国的精彩瞬间,不少中国摄影师也开始跃跃欲试。2009年,随着体育赛事摄影经验的不断积累,陈迪成为了F1中国站比赛的一名摄影师,走进赛场,用相机记录风驰电掣的瞬间。

图片

陈迪/摄

陈迪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对上海赛车场的地图熟记于心,“那几年就是不断去拍,在拍摄中积累经验,熟悉构图、参数、赛道,几年间累计拍摄了100多场比赛活动,用两只脚把上赛场的各个角落走了几百遍。”

图片

二十年

还有新的拍摄角度可以挖掘

图片

“当年因为不懂,所以特别敢拍。”回忆起拍摄F1比赛中的趣事,陈迪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名为《奔牛出栅》的作品。

图片

陈迪/摄

2012年F1中国站比赛可以说是“神仙打架”:舒马赫、阿隆索、Kimi、巴顿、汉密尔顿、维特尔6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精彩刺激程度在F1比赛历史上绝无仅有。比赛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对6人做了一次专访,中间有个插曲,因为陈迪的一张照片被车迷们津津乐道。

“当时我的办公室在演播室下面,听说专访结束了就立即冲上来,想抓拍几张6位冠军在一起的瞬间。”陈迪告诉记者,由于访谈过程中禁止拍照,所以他只能等结束后随机应变,就在大家准备乘电梯下去时,电梯超重报警了,“他们6个人一个个往里走,加上里面的工作人员,电梯提示超重了,6位世界冠军,谁下去?”

图片

陈迪/摄

今年F1中国站二十年,陈迪将如约出现在上赛场,继续用相机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几年重复拍摄同一赛事,可能对于能拍到什么早已没有什么期待,而对于陈迪来说,每场比赛都是全新的记录。

“二十年了,虽然这些拍摄点位我都记得滚瓜烂熟,但是我觉得动动脑筋,还是可以再挖掘一下,做一个记录者应该做的事。”陈迪说。


选稿:马骏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