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咚咚咚!为什么这些啄木鸟不啄木,偏啄墙?
澎湃新闻2024-04-01 10:30:06

近几年,北京海淀、西城、朝阳等多个城区的居民楼都被啄木鸟“盯上了”。一只黑白相间、尾羽有一块红色的小鸟出现在居民楼外墙上,“咚咚咚”地一通猛啄,十几分钟就凿出一个洞。随着洞渐渐扩大,外墙保温层的碎屑随风飘扬。

啄木鸟不啄木、改啄墙不仅奇怪,更让小区居民深受困扰。六七点钟就开始的啄墙声影响了业主的睡眠,还有不少人担心啄木鸟凿的洞会造成安全问题。

这只被摄像头“抓住罪证”的啄木鸟是大斑啄木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网络视频截图)

啄木鸟的啄洞习性

啄木鸟的繁殖季为每年5-7月。繁殖季开始前,啄木鸟会选取枯木,在树干上啄出又大又圆的洞来筑巢。

啄洞还可能是为了寻找与储存食物。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医生”,因为它们会从树上啄取多种林业害虫为食。秋冬季作为啄木鸟主要食物的昆虫活动较少,于是,啄木鸟会啄洞以囤积坚果、种子等食物以备过冬。

亲鸟喂食洞中的幼年大斑啄木鸟©lindaze

此外,啄击的声音还是啄木鸟的“身份证”。科学家发现,每只啄木鸟的啄击声各不相同,它们或许可以通过独一无二的啄木声辨认彼此。每年繁殖季,雄性啄木鸟都会连续而急促地敲击树干,以敲击声获得雌鸟关注。

为什么啄楼

说是“啄楼”,啄木鸟啄的其实是居民楼的外墙保温层。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曾在采访中向记者解释,啄木鸟在保温层上啄洞主要是因为“敲击保温层的声音和敲击树干的声音很像”。

至于为什么不啄树、改啄楼,有居民推测,是因为小区内的树木减少了:“这栋楼附近原本有六七棵大杨树,因为遮挡阳光被砍掉后,喜鹊等各种鸟类都变少了。”

森林中的啄木鸟©绿色和平

这种推测具有合理性,鸟类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类群,它们会不断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并快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有科学研究曾提出,房屋兴建与快速城市发展侵占了啄木鸟原本的生存空间,这是它们寻找树木以外的“敲击物”、对房屋造成破坏的根本原因。

啄木鸟啄楼确实值得业主与物业关注:外保温被啄洞不仅影响居民楼的节能与保温性能,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如果啄木鸟将种子藏在了洞中,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这些种子萌发,进而导致保温层松动、坠落,可能砸伤行人。

对此,李理建议人们不要伤害啄木鸟,而是在被啄外墙附近悬挂猛禽样式的风筝,把啄木鸟“吓”走,并做好警戒线等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城市周边的森林修复,让包括啄木鸟在内的更多鸟类可以更好地栖息于此。


选稿:徐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